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性言论都是网络暴力,但是超出法律底线的言论和行为,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提醒”和“劝告”了。针对个人行为的错误提出批评并无问题,但是上纲上线对其人格进行严重的侮辱谩骂并公布其个人隐私,这就涉及到了法律问题。当一群人叫嚣着该把她送到牢里去的时候,可曾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又是否能够像发现他人之过般地“发现”自己的丑陋?恐怕很难。
让应该受到惩罚的人受罚,但让一个人受到远超其行为代价的惩罚,并不合理。比如网上经常能看到的“讹人的老太太就该死”“叫人让座的老大爷就该死”这样的定性认识和惯性思维,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同理,这名女子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停职、罚款的惩罚,被网络恐吓谩骂,甚至于她的孩子将因此事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这种结果,就真的“正义”么?比“拦高铁”更让人揪心的是,公共舆论对个人权益维护的集体无意识,和一哄而上对情绪宣泄对象的集体故意。
有一则泰国短片,叫《用智慧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事》,片中的网友们看到的是“市场老板娘欺负摊商”,自以为伸张正义地对市场老板娘进行了网络攻击。实际上,老板娘要求菜市场保持干净,是为了让更多顾客来买菜、来光顾商贩们的生意,摔掉卖肉摊贩的秤,是因为他缺斤短两欺诈顾客,看起来在“处理”商贩,则是因为对方犯病了,带他到僻静的地方休息,而搬走商贩的东西,是为了拿去卖掉帮助解决困难……国内也有一部电影《搜索》,影片中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在医院查出患癌晚期后,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一直回想自己患病的事情,所以没有给旁边的老人让座,这时旁边的人都指责叶蓝秋。最后叶蓝秋指着自己的大腿说道:“要坐坐这儿。”这段争吵被传到了网上,可想而知,最后被“人肉搜索”的叶蓝秋会遭遇什么样的压力。
其实,能够把人与人之间隔开的不是距离,而是不够理解。犹记得,从“南京彭宇案”到“南京养母虐童案”,自以为看到真相批评当事人的网友很多,他们却从来没有去想过,如果他们做错了,应该如何弥补过失?“南京彭宇案”中的老太太被人撞倒住院,却被少数媒体和网友描述成讹人的典型,更有甚者还去骚扰老太太的家属,迫使其搬家,直到老太太去世也没有一家媒体和一个网友站出来道歉。“南京养母虐童案”中,过严尺度的家庭管教,也被定性为“虐童”,周遭各种所谓保护孩子的言论,其实反而让孩子承担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折磨,孩子最想要的是与妈妈生活,可是他的妈妈却不得不与他分离,这样的“正义”,其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暴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论是私德,还是公德,我们仍有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人性远比我们看到的东西更复杂,尤其是在隔着千山万水的网络上,也许在擦亮双眼的同时,我们更应心有明镜,切莫踏入以正义之名行网络暴力的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