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文本: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核心密钥。如果说产业振兴是在源头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那么人才振兴就是为乡村振兴这条大河疏通河道。因此,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人才振兴这个“必答题”。
在“引”上做文章,让人才下乡有劲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魂”,从这个意义看,引进专业人才便是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各地区要注重人才回流,动员在外工作的本地人才,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要注重优化环境,为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衣、食、住、行,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想、所做、所需,竭尽可能地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切实保障人才的基本生活条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稳定人才的心理预期。
在“育”上下功夫,让人才下乡有奔头。人才振兴不能只“引”不“育”,倘若只顾眼前、抓现成、出成绩,无异于竭泽而渔、揠苗助长,建成的也仅仅是人才振兴的“海市蜃楼”,难以实现人才积累的均衡发展。因此,打好培育乡村人才的组合拳尤其重要。各地区要创新乡村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分层次、分批次、分领域、分方向实施定向分类培养。一方面,要着眼于培养高精尖端、创新创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的人才,逐步构建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人才梯队,真正让人才振兴“遍地开花”;要借助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机构等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强化乡村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乡村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要夯实本土人才孵化培育链条,提高自主培养能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将本土人才深挖出来,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都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在“用”上见实效,让人才下乡有干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做好人才振兴的落脚点。当前,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助推下,乡村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乡村人才难以纳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长期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缺乏相应的干事平台,内生动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田秀才”“土专家”的积极性。因此,各地区要学会量体裁衣,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为人才松绑,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搭建有利于人才建功立业的软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 如果你看后喜欢,请还可登录喜马拉雅搜索“公考与遴选热点押题之逆袭解析”找我的主页,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