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加油论坛】 www.gongkaojiayou.com 大神云集的地方 最前沿的资讯 最新试题发布静待您的到来! ↓ 综合分析两种观点(两种情境,表面对立,内在统一) 【总体框架】 对于两种观点的分析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一.A观点简要分析+本质,B观点简要分析+本质,然后论述两者关系:看似矛盾,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客观地看待/有内在联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详细论述A、B,有A的意义,没A的危害;有B的意义,没B的危害,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三.联系自己实际,谈启示。 01 古训告诉我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但是有人却说:人不要太老实,也不能不老实,谈谈你怎么看? 题目中的两种观点看起来是比较矛盾的,似乎我们选择了第一种说法就无法选择第二种,其实二者并不完全对立,有其内在统一的一面,我们应全面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第一种观点,我们在做人上一定要有原则,有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对待群众时,我们应当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应发扬这种老实的大国工匠精神; 对于第二种观点,我们也应注意到,在事上不能墨守成规,要具有灵活性,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件工作一直循规蹈矩下来,那么就不会有开拓和创新之举。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不老实的人。 总之,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先设立自己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老实人,在工作中不仅要兢兢业业,也要开拓创新,做一个在工作上“不老实”的人。 02 法律对遵守的人没用,对不遵守的人有用。道德对遵守的人有用,对不遵守的人没用,你怎么看? 在这道题中,谈到这样两个说法,一是法律对遵守的人没用,但是对不遵守的人有用,二是道德对遵守的人有用,对不遵守的人没用,这两种观点看似正确,但是太过绝对,应当对其合理的分析。 第一,法律是社会的一种强制规则,是对人对事的一种约束,我国是法制国家,凡事讲求有法必依,因此法律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神圣而不可碰触的,一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处罚,但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法律对遵守的人而言具有保护作用,对于不遵守的人有强制作用。 第二,相对于法律而言,道德看似没有强制力,但它对人的内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我国同样是以德治国,文化道德的传承与发扬十分重要。道德主要是靠自我约束,没有强制执行的力度,所以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道德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综上,法律和道德都有约束作用,但法律的约束力更强,但对一些比如孝道、诚信等方面的事,还是要依靠道德,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让法制的阳光普照,让道德的清风吹拂,德法并行才能使得社会进步! 03 在事业发展中需要两种角色,一种是“开拓者”,另一种则是“补漏者”,你善于做哪种角色,请说明理由。 在事业发展中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开拓者”,另一种则是“补漏者”。在一个团队中,既应有补漏者来稳定工作局面,稳住大局,查漏补缺,也应有开创者引领新局面,使单位的发展生机勃勃。如果没有补漏者,可能就会因小失大,影响大局,耽误工作进程,如果没有开拓者,单位就会暮气沉沉,无法进步。 作为一名补漏者,需要具有配合意识,认真细致,考虑周到,如三国之鲁肃,虽才不及周瑜,但却能够在大事上稳住局面,弥补过失。 而作为一名开拓者,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有胆识和魄力,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萌芽时期,就敢于创新,大胆进行改革,使阿里巴巴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标志企业。 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在刚刚入职的时候,我会选择做一名补漏者,在工作中多向老同志学习,真抓实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熟悉工作职责后,我会选择做一名开拓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做一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从另一个角度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补漏者还是开拓者,都是单位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应该为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考虑,服从组织安排,正确选择合适的定位! 04 有人说放弃是一种勇气,有人说放弃是一种智慧,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有意义的一次放弃。 有人说放弃是一种勇气,在面对人生道路上艰难的抉择时,我们那需要勇敢而果决,只有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抓住新的机遇;有人说放弃是一种智慧,将拳头收回是为了打出更有力的一击,有舍才有得,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后退一步,冷静思考,智慧的放弃能够让自己的道路走的更远。 对于我而言,在我刚刚毕业的时候,通过自身的条件与努力,我获得了一份薪酬待遇较高的工作,也有留在济南发展的机会,但是我自小就受到了家庭教育与自我认知的影响,一直立志做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在冷静思考之后,我放弃了这份工作,而是选择做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我认为,这次放弃更能够使我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次放弃不仅让自身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也能让我更好地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一份贡献,我认为,这是一种有勇气的选择,一种智慧的选择。 05 做人拿的起,放得下,你认为能力和心态哪个更重要? 做人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指在面对工作与压力时,可以着手进行解决,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放得下是指面对困难时依然可以坦然面对,具备良好的心态。我认为能力和心态二者并重,就像左手和右手,都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能力是做好一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当面对机遇时我们不仅要有发现机遇的眼光,也要有抓住机遇的能力,面对优秀的工作,面对困难要拿得起,能够持之以恒,不怕艰难困阻,学习像屠呦呦那样拿得起的精神。 另一方面,态度决定了结果,一个人的心态与他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面对功名利禄和一些该放下的人和事要及时放下,尤其在面对群众时,更要放下身段,深入群众中,了解与群众切身相关的事情,做好人民公仆。 最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我相信如果这样做,一定能够更加完善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更好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06 对于社会关系,有这么两种观点:第一种:有些人要求别人做的很好,自己却做不好;另一种观点认为,自己就是别人的环境。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要求别人做的很好,自己却做不好”指严格要求别人,而忽视自我言行的规范; “自己就是别人的环境”强调自己言行对他人影响巨大,严格要求自我。 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应全面客观地看待。 第一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方面,在为人处事过程中,需要及时纠正他人的错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可以更直观地评价他人的做法。例如,班长作为班级的领头羊,负责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对于工作中管理和决策中的不合适之处,我们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就要及时指出;第二种观点对去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个人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能间接影响他人,成为他人的榜样;反之,如果自己都是负能量和消极情绪,则会给他人传递负面价值观。 所以,在以后工作中,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保持客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助力单位良好风气的形成; 同时,对于他人的错误,我我们也应坚持原则,及时指出,这也是对他人负责人的表现。 07 有一种同事很圆滑,有一种同事属于直言派(但是不给人留面子),你不喜欢跟哪个同事相处,你自己是哪一类的? 圆滑强调为人处事方式方法灵活,根据具体场景灵活应变;直言派是指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对于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这是两种不同的为人处事态度,看似矛盾对立,其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地看待。 为人处事圆滑的人作为单位的润滑剂,能够协调好单位的友好氛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然而过于圆滑就是当老好人,不利于及时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单位的发展;为人处事直言派,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人的问题直言不讳,但是可能会存在伤害他人自尊的状况。 在与单位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两种同事我都能友好相处就行,虚心对待同事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而我在工作中,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处事方法,在会议中领导讲话稿出现错误,我会在会议结束后,私下找领导提出问题,维护领导的权威;如果大家共同讨论一个工作方案,同事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则会当面指出 08 有人说职业生涯规划中第一步很重要,也有人说下一步更重要。结合你所报考的岗位,谈谈感想。 “职业生涯规划中第一步很重要”强调职业选择中机遇、目标的重要性,而“有人说下一步更重要”则是说在有了职业目标和方向后,应该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实现职业价值。第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价值实现的保障,它们是职业生涯连续的两部分,我们应有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们。 当初公务员考试选择报考岗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系统,进入该系统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我认真准备笔试,最终拿到了面试的入场券,才有机会在这里展示自我,这是我职业规划中的第一步;而如果有幸最终成为该系统的一员,下一步我会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单位良好形象,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不管第一步还是下一步,后边还有千千万万步,我们既要把握当下,干好本职工作,也要展望未来,高瞻远瞩,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 9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人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用墨守成规,应该灵活点,在机关工作,变通才能成功,你怎么看? 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在为人处事中应遵守相应的规则、准则,坚持原则性;而另一种观点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灵活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看似矛盾,其实他们具有相互协调的内在联系,他们在现行社会中缺一不可。 一方面,我国是依法治国国家,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高铁对国家,对民族,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他实现了中国高铁超越全世界,惟中国独尊,但因最后没坚守住法律红线、郎铛入狱。 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需要适时而变,不断调整。格力空调坚持自我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新科技的研发,正所谓格力的口号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最终成就了其连续11年产量、销量排名同行业的第一位。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们也应该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同时也应具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0 有人说金钱是一个人的财富,也有人说知识和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请以“我最宝贵的财富”为题作一篇演讲。 【参考解析】各位考官,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有人说,金钱是一个人的财富,也有人说,知识和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在我看来,知识和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工作、生活都无从谈起。张海迪、霍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的身残志坚的光辉榜样固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崇拜,但要知道,他们获得同样的成就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如果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他们是不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呢?乔布斯在第一次被查出身患癌症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做的演讲中,充满了对健康身体的期待。可见,健康的身体,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空有健康的身体,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来填充,充其量也只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匹夫。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知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知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大学》所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是古人修身的必备功课。其中“致知、格物”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年过五十,仍在学《易》,从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 在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说到底是知识推动的结果。没有知识,就不会有中国伟大的四大发明;没有知识,也不会有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没有知识,我们的人类社会永远都只能停留在野蛮、愚昧、无知和落后的状态。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也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广博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之余,我们要培养自己丰富的兴趣爱好,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书画、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同时,我们还要博学多识,多读书、读好书,终生志于学,既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能早日实现 11 一位名人说:很多人活着,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可在我看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有人说很多人活着应该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有人说我们活着应该做好自己,而在我看来我们活着既要做好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要盲从,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 古人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自己要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只有我们清醒的认识自己我们才可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让我们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找准目标,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众所周知的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同志,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热灾害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正因为他能够够认识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获得了人民的爱戴,才有了永垂不朽的焦裕禄精神。 同样我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别人提出的意见和看法是对我们的帮助,是对我们的鞭策,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提取别人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使我们不急不燥,不妄自菲薄,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完成自己的工作。李克强总理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说道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不怕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再不好的话也要听。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公职人员时刻记住民生无小事,把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怨气疏通了,社会矛盾自然就有效化解了。 在以后工作中,我既要清楚的认识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虚心听取领导、同事、群众的意见,争取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12 有人认为网络谣言后果严重,应该严厉打击。有人认为这样会造成社会不敢言,导致禁言。你怎么看? (看似两种观点,其实是社会现象分析题目) 中国网民数量现在已达到7亿多人,庞大的数量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网络谣言,例如前段时间被人们议论纷纷的塑料大米,棉花肉松,谣言的随意转发,一方面会造成人心惶惶,特别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极易引发人们的恐慌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出现了让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的传播悖论。所以,对于网络谣言应严厉打击。 严厉打击并不会造成社会不敢言,相反,会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理性发声,客观评论,逐步恢复网络良好环境。 治理网络谣言,第一,人们应该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未经格式的信息坚决不转发,做到不造谣,不传谣。第二,网络平台应加大日常监督。提高信息发布准入机制,及时清理网络谣言,坚决关停随意造谣传谣的个人和单位的网络账户。第三,完善法律,加大处罚。六月一日起正式施行的国家网络安全法,严格规定了安全上网条例,对于破坏网络安全秩序的个人和组织处以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13 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可以变成朋友,你怎么看? 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 朋友可以变成敌人,这给予我们以惊醒:朋友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如果把朋友变成敌人,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不要把朋友变成敌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大度的人:第一,不要刻意把自己的伙伴变成对手;第二,对别人的小错误、小过失不要仅仅计较;第三,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第四,任何成果与成就,都应该与人分享;第五,必须有人牺牲或风险的时候,自己要走在前面。 敌人可以变成朋友,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比尔.盖茨:微软和苹果两大公司自80年代起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竞争激烈。到了90年代,微软占据了领先优势,而苹果公司则举步维艰。但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1997年微软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双赢,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面对敌人,一定要不屈不挠,迎面而上,绝不退缩——这似乎是共识。而比尔.盖茨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首先,当你决定打败敌人的时候,敌人也想着打败你。他既然能成为你的敌人,就一定跟你实力相当,不好对付。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历尽艰辛终于将他打败,可是谁能保证某天他就不会东山再起?到时候你又要提起十二分精神,积极备战。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打败他,而是像比尔·盖茨那样,友好地站到敌人的身边去,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实现双赢。 朋友依然是朋友,敌人一样可以变成朋友,大度、包容、慷慨、双赢——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些原则不可或缺。如果能够有幸步入公职岗位,我既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也要同周围的领导、同事、下属、群众,保持亲密又恰当的关系,团结协作,坚持原则,彼此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