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留人比“抢人”更重要吗? 多个城市的“抢人大战”持续升级,不过有关专家指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众多二线城市都在积极抢夺人才。 但是抢到之后能不能留住他们,这并非地方政府仅靠大把撒钱就能实现的。 当下,这些社会的中流砥柱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处安身立命的居所。 ”近日,一则“西安新落户人员子女需回原籍参加中高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因为此前西安为了吸引人才落户相继推出多种优惠政策,而该随迁子女考试政策却与之相背离。 对此,西安市教育局雁塔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文件是沿用此前对新落户人员的规定,该规定目前仅针对2018年的中高考学生,2019年的规定还未出台。 实际上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根本原因还在于今年以来多个城市持续升级的“抢人大战”,为了吸引人才,多地相继在落户、创业、科研、安居、就业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人才各种优惠政策及补贴。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才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留人”比“抢人”更加重要。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为何说各地的抢人大战是好事?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最近这段时间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报道称,提升对于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毫无疑问是一件大好事,在人才与地区之间,成为根本的应当是前者而非后者。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只有当每一个人才都有机会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针对要是优秀人才都被大城市“抢”走了,那么小城市和农村怎么办?有专家表示,假如优秀人才更适合前往大城市发展,那么就应当努力为他们创造出机会。 如果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将他们强留在小城市或者农村,最终这些人才创造出来的成果,恐怕会因此大打折扣。 希望更多的城市可以加入人才大战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抢人大战折射了哪些新动向? 据报道,目前,“抢人大战”参与度最高的武汉、西安、成都、郑州、长沙、南京等城市,多数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大部分都处于扩张与产业转型期。 报道称,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抢人大战”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区域经济版图变化的新动向, 留年轻人、留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就保证了城市的未来——这是不少城市管理者的共识。 武汉市招才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大学生群体毫无疑问将成为创新经济的主体,在武汉发展活力最强的光谷,近年来每年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增参保人口就超过10万人,他们是光谷光纤信息、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去,“抢人大战”主要是春节后各地高薪“抢工人”,尤其是有技能的熟练工,他们是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工厂流水线生产服务。 现在,“抢人”演变为各地争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智力资源。 文章来源:央广网 二线城市开始“抢人大战”了吗?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推出以房留人政策。 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长沙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 除购房优惠外,多地还出台多项补贴项目,在当地就业并缴纳社保即可获得见习补贴、技能等级补贴、培训补贴等。 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4万,到2017年的16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81万。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8届毕业生人数可能超过810万。 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为何说城市敢于引人更要善于留人? 近日,西安、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为吸引招揽人才,纷纷出台具体举措,开出住房、户口、补贴等优惠条件,其力度之大,红利之多,甚为罕见。 这场始于去年毕业季的城市人才抢夺大战,如今已有相当多的城市跟进。 眼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在即,他们的求职选择,也正受到当下各地引人政策的影响,而能否吸引到大学应届毕业生,也是考验引人政策成败的关键指标。 各大城市频繁出现的“抢人才”大战,是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意识的觉醒,也是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焦虑,是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也是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可以预见的是,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乃至国际人才竞争将是常态。 历史经验证明,谁在人才竞争中领先,谁就会在发展中脱颖而出。 广泛引进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流动、开放对城市的活力和发展非常重要。 从世界发展经验看,城市积聚人才越多,活力越高,发展越快。 不过,这轮城市“抢人”政策对城市未来发展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况且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轮推出人才引进策略,也有地方政府是出于刺激消费、投资需求。 如果引进人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恐怕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进来留不住也大有可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要在聚,核心在用。 城市引进人才后能否留住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的人文生态环境。 前些年,曾一度引发热议的投资不过山海关,诟病的正是法治、人文环境问题。 “聚才”能否“用才”“引才”能否“任才”,同样考验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城市产业发展不充分,基础弱、水平低、结构单一,人才引来无用武之地,最终也只能是得才即丢才。 “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 ”城市引人、用人,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高精尖,更没必要以学历论英雄。 每个城市秉性特点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不一、区域定位存在差异,如果都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看齐也不现实。 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人人皆有用的观念,按照量体裁衣、量才任用的原则,既引才输血,更注重育才造血,着力在打造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用才平台等方面下功夫。 如果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创业环境、优质的人文环境,那么人才自然会集聚,也能留下来。 事实上,从本轮各城市引人政策来看,主要区别仍在优惠幅度,而非发展前景的细致区分。 对于人才来说,主要看重的仍是个人发展前途。 这也提醒各地,人才引来之后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引人政策本身要轻松,能否擘画好城市的发展路径,走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让人才对前景有清晰预期,其实并没有背离已有的城市发展经验。 做好这个基本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引进人才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