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手笔| “文胆”陈一新近几年讲话文章汇编,值得认真研读!】新仕途教育小军师...

[复制链接]

2574

主题

2772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7:1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一新简介
1.文字经历独特。他于1981年毕业于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三年。虽然他是标准的“理工男”,却走上了“文字路”。1984年被调入丽水地委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1992年被调入浙江省委办公厅任调研写作处副处长,2003年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2006年任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2018年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可以说,他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字工作近30年,在中央、省、市级文字岗位都有过任职经历,文字功力深厚。同时,理科出身的经历,也使他的讲话文章往往突出问题导向,比较注重务实。


2.从政经历独特。他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过文字服务,曾先后与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三任省委书记有过工作交集,并在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被任命为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后又担任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执政时期的“笔杆子”。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站位高、视野宽、文风正、能力强、要求严,与他们朝夕相处、互动交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文字水平。


3.改革经历独特。他一向以敢改革、会改革、善改革著称,被称为“改革实干派”。担任过浙江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中央跨军地改革工作小组组长等改革机构的要职,既有改革开放前沿省市的领导实践,又有中央宏观决策部门的领导经历。他在主政金华时,打造了“金义都市新区”,并成功引资阿里巴巴;在主政温州时,全面推动了“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在2017年主政武汉时,武汉市GDP增长率5年来首次高于全省发展速度,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榜首,被评为全国2017年度唯一的城市创新奖。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政法委机关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中央再次将其从地方调到中央,担任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跨军地改革工作小组组长等职务,足以证明他超强的改革能力。


文字经历、从政经历和改革经历的“独树一帜”,使他的讲话文章的可圈可点:宏观视野宽阔、辩证思维严谨、改革措施实用、语言运用娴熟。认真学习研读、模仿借鉴他的讲话文章,对于增强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8年12篇文章选粹

在全国维稳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三项责任 打好三场硬仗
(2018年5月21日)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决打好排查防御仗、难题歼灭仗、应急处置仗“三场硬仗”,切实强化地方属地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三项责任”,切实化解不稳定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叠加期,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多样。近期以来,社会稳定风险呈现一些新动向新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我们要把握维稳领域重大风险的趋势、特点,强化排查、防范、化解、处置等各个环节,努力把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主动权。
要坚持消化存量问题与防控增量问题相统一,改进工作方法,同步同向发力,打出“组合拳”,着力打好“三场硬仗”。打好排查防御仗,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探索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会稳定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重大问题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前发现、准确预报、精准预防。打好难题歼灭仗,对一些长期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统筹谋划、综合施策,集中攻坚一批重大利益诉求问题。打好应急处置仗,加强处置对策和机制研究,分类制定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要真抓、敢抓、善抓,强化落实“三项责任”,推动各项维稳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强化地方属地责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承担起属地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严防矛盾上交、问题上行、风险外溢;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制度,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切实做到“替老百姓解难、为党中央分忧”。强化部门主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管领域管业务、也必须管稳定”的理念,统筹指导推动主管行业领域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发挥保障职工权益、化解内部矛盾的主体作用,完善内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行业平安稳定。
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强化督导问责,对涉稳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矛盾化解不及时,导致发生重大问题的,要严肃问责。
在政法系统媒体部门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政法新媒体“三四五六”创新举措
(2018年5月25日)
政法新媒体“三四五六”的创新举措:应对“三大挑战”,开展“四大宣传”,提升“五个能力”,抓好“六项保障”。
一、应对“三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当前,政法舆论环境总体上趋稳向好,但也要看到,新形势下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要应对三大挑战:
——要应对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带来的挑战。政法工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点领域,能否打好、打赢这场斗争,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也是对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重大考验。
——要应对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当今时代,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执法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识更加强烈,把政法工作及时有效宣传出去,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关心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要应对传播格局持续发生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二战场”,成为信息策源地、舆论生成地、思想集散地。政法宣传工作理念、方式、手段还没有完全跟上,特别是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络新媒体粉丝量不够多、活跃度不够高、话语权不够大、影响力不够强,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政法宣传舆论工作效果。
二、开展“四大宣传”
政法宣传舆论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以深化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主线,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法工作实际,着力做新做强政法正面宣传,着力打赢政法领域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着力提高政法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新时代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撑。
要着力开展“四大宣传”:
——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选题设置、内容策划,运用主题采访、理论文章、评论言论、高端专访等诸多形式,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更加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大力宣传政法机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之事的坚定决心、有力举措、重大成效。抓住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恨,精心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有更踏实的安全感;抓住人民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的怨,精心做好执法司法规范化的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有更真切的公正感;抓住人民群众对门难进事难办的烦,精心做好政法机关改进公共服务的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有更充分的获得感。
——大力宣传政法领域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紧跟政法改革的新部署新进展,紧跟基层一线政法工作的新实践新创造,充分宣传报道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
——大力宣传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政法队伍是一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聚焦政法英模感天动地的大事迹,挖掘一线干警平凡小事的闪光点,讲好他们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的动人风采。
三、提升“五个能力”
当前,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平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大做强政法新媒体,不断提高网上宣传引导能力和水平。
要着力提升“五个能力”:
——提升政法新媒体的网上斗争能力,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化时代,我们既要在网下战场打胜仗,又要在网上战场打胜仗。要加强政法网络舆论阵地管理,认真落实“三同步”理念,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决不给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平台。
——提升政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力,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媒体上来。当今世界,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要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媒体上来,真懂新媒体、善建新媒体、会用新媒体,把主要人力财力物力投向新媒体建设发展,尽快实现事业发展的战略转移。要不断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构建起政法系统新媒体、社会网站政法频道(网页)、正能量的社会自媒体“三合一”的政法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
——提升政法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政法新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是我们做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同志在新时代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也是实践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互联网世界,品牌就是吸引力,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要把打造新媒体品牌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法媒体的主体作用,发挥政法机关的主推作用,力促形成一个或多个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账号,做大做强做响政法新媒体品牌,把政法系统新媒体建成网上斗争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提升政法新媒体的话题设置能力,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导权、话语权。谁能够敏锐抓住话题、科学设置话题、巧妙运用话题,谁就能掌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话语权。政法领域最不缺的就是话题资源,揭开面纱即可引爆舆论。要善于打造高端话题,传播权威声音;要善于设置特色话题,满足公众知情权和求知欲;要善于制造热点话题,展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形象。
——要提升政法新媒体的“引关圈粉”能力,把越来越多网民变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粉丝。网络舆论场上,粉丝量的多少,既是衡量影响力的重要参数,也是检验战斗力的重要标尺。要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组织策划,用足用好用活政法领域大政、大事、大案等引人题材和政法系统“网红”名人的自带流量,持续制造热点话题、推出爆款产品,提升政法新媒体的影响力、吸引力。要创新表达方式,善于运用网络传播形式制作政法宣传产品,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讲好政法故事,尤其要做精做实做活做靓标题,让人一看标题就被吸引住、点进来、看下去,当然,我们不能搞“标题党”。
四、“抓好六项保障”
各级政法机关特别是一把手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
要着力抓好“六项保障”:
一要抓导向。把舆论导向牢牢抓在手上,对政法媒体办报办刊办网方向,要时刻关注、亲自过问;对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要亲自出思路、出题目;对重大报道评论稿件,要亲自审核把关,确保政法媒体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把好舆论导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传播正能量。
二要抓班子。把那些党性坚强、忠诚核心,讲政治、懂媒体、会管理、善经营的干部选拔到政法媒体党委、编委班子中来。
三要抓人才。政法新媒体要在互联网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拥有新媒体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要研究制定用人留人新政策,如设立首席记者、首席小编、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等高级人才岗位,探索实行协议薪酬等待遇政策,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要抓改革。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政策、创新的办法,推动政法媒体事业创新发展。要创新媒体经营管理,强化市场理念,鼓励从市场找出路、向经营要效益,创造政法媒体的增长点。
五要抓政策。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把网站点击量、稿件阅读量、平台粉丝量、报刊发行量、经营收入量及其增长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优绩厚酬、兑现奖惩,鼓励写好稿、出精品、创品牌。
六要抓大V。互联网时代,大V就是影响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着力培育扶持一大批政法系统自己的大V、“网红”名人。
在陕西省调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时的讲话
增强“六性”做到“六个三”
(2018年6月6日)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总结前一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不断增强认识的深刻性、部署的衔接性、推进的平衡性、打击的持续性、斗争的策略性、治理的协同性,掀起新一波扫黑除恶强大攻势,不断把专项斗争引向深入。
一、增强认识的深刻性,做到“三个到位”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照中央部署要求,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再提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确保专项斗争不偏方向、不走过场。
——对专项斗争的重要性认识要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之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对黑恶势力的危害性认识要到位。黑恶势力是国家和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一日不除,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无法持续,民主法治就无法彰显,基层政权就无法稳固;
——对不间断开展“大扫除”的必要性认识要到位。涉黑涉恶问题具有复杂的成因,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犯罪及其滋生土壤,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二、增强部署的衔接性,做到“三个有效衔接”
从整体上把握推进专项斗争,最大限度打通“中梗阻”,推动专项斗争扎实顺利开展。
——侦查与起诉、审判有效衔接。统一执法思想,把握好法律政策界限,对涉黑涉恶犯罪案件既不能降格处理,也不能人为拔高,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打击黑恶势力与查处“保护伞”有效衔接。把查处“保护伞”作为衡量专项斗争成效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机制,确保侦办涉黑涉恶案件与查处“保护伞”同步进行;
——持续打击与动态总结有效衔接。根据专项斗争形势发展变化适时校准打击目标、调整工作重点、完善进度安排,确保专项斗争始终打准、打狠,打出实效。
三、增强推进的平衡性,努力实现“三个平衡”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要在增强推进的平衡性上下功夫,确保专项斗争全面推进、均衡发展。
——实现上下层级之间的工作平衡。各地要吃透中央精神,打开思路,让本地专项斗争动起来、活起来,与中央和上级同频共振;上级要增强工作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进展平衡。与左邻右舍相比是否存在差距、差距在哪里,增强工作危机感、紧迫感,完善方案,查漏补缺,解决好制约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作进展跟上全国步伐;
——实现打击重点之间的力度平衡。对前一段打击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与中央确定的十个方面打击重点逐一对照,看还有哪些方面打击力度不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措施,确保对各类黑恶势力犯罪打击全覆盖、无遗漏。
四、增强打击的持续性,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咬定中央确定的专项斗争三年目标不放松,不间断持续发力,真正掀起一波又一波强大攻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
——在用足用好已有线索上下功夫。对已掌握的涉黑涉恶线索要认真核查、督办,发挥其最大效用;
——在排查发现新线索上下功夫。拓宽线索收集渠道,把被动坐等线索变为主动找线索,提高线索发现能力;
——在提高专项斗争渐进性上下功夫。按照三年目标任务,制定好阶段性安排,有步骤有重点深入推进,一仗接着一仗打,确保仗仗打胜仗。
五、增强斗争的策略性,讲究“三个策略”
充分考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特殊性、复杂性,创新思路,讲究策略,提高斗争实效。
——重大案件下管一级。对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或线索,必要时由上一级政法机关依法提级管辖,防止各种不正当因素的干扰;
——复杂案件异地用警。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举报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要依法采取异地用警、异地羁押、异地审判等措施,确保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得到依法惩处;
——督导工作尽快启动。中央和省级力争尽早派出督导组,加强检查指导,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六、增强治理的协同性,做到“三个坚持”
把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抓,与打击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在标本兼治中铲除涉黑涉恶问题滋生土壤。
——坚持前端监管和末端处置同向发力。政法机关要善于从依法查处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中,发现前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依法履职,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协同推进。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城乡基层战斗力;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在用好法治手段打击整治的同时,加强全民普法宣传和道德教育,树立和弘扬时代新风,筑牢防黑防恶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全国扫黑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三个更强”“五大问题”“四个力”
(2018年6月20日)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指针,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以“三个更强”提高政治站位,推动解决“五大问题”,着力提高“四个力”,推动专项斗争不断深入,用扫黑除恶实际战果回应群众期待。
一、以“三个更强”提高政治站位
全国扫黑办在专项斗争中担负着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增强思想行动自觉,胸怀全局做到“三个更强”:以更强的政治担当履职尽责,带头从政治上看待和把握专项斗争,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更强的民本思维赢得人心,毫不动摇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强的斗争精神除恶务尽,不断完善斗争思路、政策、举措,夺取专项斗争全面胜利。
二、推动解决“五大问题”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痛点为起点、攻难点为亮点,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推动解决“五大问题”:一是不平衡问题。要及时跟踪掌握各地斗争动态,深入分析研判,加强分类指导,确保专项斗争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二是不持续问题。要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的“总蓝图”,制定阶段性的“施工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专项斗争。三是不统一问题。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促进统一执法办案标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四是不衔接问题。要集中梳理、挂牌督办一批背后有腐败嫌疑的重大涉黑涉恶案件,推动完善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线索移送、反馈机制,从制度上实现侦办涉黑涉恶案件与查处“保护伞”同步进行。五是不协同问题。要推动源头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开展重点整治,配合组织部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三、着力提高“四个力”
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扫黑办自身建设,更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着力提高“四个力”:提高调研指导力,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工作指导的靶向性、实效性;提高综合协调力,更好调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能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联动融合的工作格局;提高督导督办力,建立完善通报、约谈、日常督办、挂牌督办等制度,确保专项斗争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提高宣传引导力,用好新媒体,发挥好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软实力”,营造强大斗争声势和舆论环境。
在“雪亮工程”建设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四化”“四强化”
(2018年6月21日)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优质量标准、更严纪律要求,把“雪亮工程”建成守护人民安宁的“千里眼”,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表明,“雪亮工程”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工程,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要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融合,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
一、积极推进“四化”
积极推进基础建设集约化,提高广大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公共区域、城乡结合部以及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完好率、联网率,着力解决目前城乡不同步、区域不平衡、新旧不兼容问题。
积极推进联网共享一体化,强化顶层设计和协调推动,分级整合视频资源,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着力推进标准对接、系统对接、机制对接,真正做到下活“一盘棋”、织好“一张网”、惠及“亿万人”。
积极推进实战应用智能化,提高运用效能,拓宽运用领域,挖掘运用功能,更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积极推进运维管理科学化,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从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雪亮工程”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二、具体要做到“四个强化”
各级党委政法委要把“雪亮工程”抓在手上,既要当好指挥长,也要当好“施工队长”,亲力亲为抓好“雪亮工程”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具体要做到“四个强化”:
强化领导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把“雪亮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强化融合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作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层级、各方面、各单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强化资金监管,把“雪亮工程”建设成为廉洁工程,确保项目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
强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短板、纠正偏差,努力使难点变亮点、问题变成效。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方法论
不断提高新时代政法工作领导水平
牢固树立“六种思维”
(2018年6月21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又要领悟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包括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民本思维等科学思维,不断提高新时代政法工作领导水平。作为政法领导干部,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一、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始终把新时代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思维方式,其要义是从全局和长远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认识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在政法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工作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求把政法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智能化建设,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重要论断,精辟阐明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战略原则、战略思路、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顾整体、图长远,以高站位、广视野、大格局求得新时代政法事业大发展。
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党中央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央政法委今年启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的“十大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研究,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实现形式研究,总结提炼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政策策略研究,推行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制度,等等。这些问题研究透了、做实了、见效了,政法机关能力水平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新时代政法工作就能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掌握防控风险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充分考虑面临的各种问题、困难和风险,立足实际设定最低目标、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政法战线坚持底线思维,最根本的就是要防范处置各类风险,坚决守住安全稳定这条底线。要深入分析当前面临风险的趋势、特点、规律,分类施策、分别处置,竭力防范、化解、遏制各类风险,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安全系数。
一要打好防御战。重点放在外部输入的风险和长期酝酿滋生的风险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重大案事件发生。尤其是对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公共安全风险更要加强防范,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用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来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二要打好歼灭战。重点聚焦阶段性或区域性、行业性突出问题,统筹谋划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彻底解决化解。尤其是对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我们要自觉扛起责任,以“事要解决”为核心、“案结事了”为标准,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方法,真刀真枪破解难题,合力打赢信访积案化解歼灭战。三要打好攻坚战。重点是闯最险的难关,啃最硬的骨头,当前尤其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加大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力度,防止引发次生风险;同时对网络安全风险,也要全力开展攻坚克难工作,全力维护网络安全。四要打好持久战。对长期存在的风险要做好长期斗争准备,加强长期斗争的战略谋划,完善斗争思路策略,逐步使斗争全局按照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最后夺取斗争胜利。
三、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推动政法改革迈上新台阶
系统思维是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上把握事物的关联性、整体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系统思维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思想;强调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当前,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已进入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的新阶段,政法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思维方法,用以指导推动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不断开辟政法改革新境界。
一要把握好政法改革的整体性,重视加强系统谋划。当前,政法改革已从司法领域扩展到综治、维稳等各领域,从微观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升到宏观的机构职能体系变革。我们要自觉把政法口机构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融合起来,以政法口机构改革为契机为引领,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真正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政法改革新格局。二要把握好政法改革的关联性,重视加强系统部署。面对众多改革任务,只有厘清其内在关联性,加强系统部署,才能防止顾此失彼。各级党委政法委要部署实施好机构改革任务,推进党委政法委和综治、维稳、反邪教工作机构整合、人员融合,抓紧建立健全新的综治、维稳、反邪教工作协调机制,确保这些工作不受影响。三要把握好政法改革的协调性,重视加强系统推进。推进政法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耦合性,使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我们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通过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切实解决好司法责任制改革遇到的突出问题。四要把握好政法改革的集成性,重视加强系统总结。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不能零敲碎打,而要系统集成有效创新举措,推动由点及面,把地方探索的“盆景”变成全国靓丽的“风景”。我们要善于典型引领,及时发现总结、系统集成、积极推广地方和基层有效创新举措,推动一地探索的成果变成全国共享的财富。
四、牢固树立辩证思维,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辩证思维是在现实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求我们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社会治理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政法机关要牢固树立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全面、民主与专政、秩序与活力、维稳与维权、打击与保护、从宽与从严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当前特别要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重要关系。
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顶层设计是指中央层面的战略谋划和总体决策部署,基层创新是指基层群众的探索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既要靠顶层设计来引路,又要靠基层创新来探路。要善于激活基层群众中蕴藏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保护和尊重基层群众首创,只要方向对头、原则正确,就支持他们大胆试、大胆闯,把点上的成功做法变为面上的共同行动。二是消化存量问题与控制增量问题的关系。必须坚持双管齐下,在消除存量问题和管控增量问题上同时下功夫。各地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存量问题,来一个全面彻底的大摸排、大梳理,力争每年彻底解决一批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防止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三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推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重视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普法与育德相结合,把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道德水准上。
五、牢固树立创新思维,以智能化建设促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
创新思维是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是创新思维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率先践行者。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激励我们“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政法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向创新要战斗力,特别是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把智能化建设作为驱动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大引擎,推动政法工作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要在政法信息数据共享上求突破。政法领导干部要带头跳出“小而全”的思维定式,亲自抓数据整合共享,加快推进政法网建设,搭建跨政法部门大数据平台,加快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更好发挥其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在破解政法工作难题上求突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我们要把智能化深度应用到最难啃的骨头、最突出的隐患、最明显的短板上,用科技的伟力打造攻坚克难的利器。针对新型犯罪防范打击难题,要大力推动大数据合成研判作战中心建设,提高对新型犯罪精准打击能力;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管理难题,要善于运用视频分析、语音分析、生物特征识别、态势感知等新技术,最大限度把公共安全风险发现、消灭于萌芽状态。三要在提升政法工作决策管理水平上求突破。我们要发挥智能化建设的巨大优势,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核心战斗力。要用新科技优化决策,增强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性;要用新科技优化执行,促进执法司法权运行数据化、智能化、规范化;要用新科技优化管理,切实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要用新科技优化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办事。
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切实提高新时代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法治思维是运用法治理念、原则、规则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我们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政法机关作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力量,更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和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用权。要把宪法法律作为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的基本遵循,养成对照运用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原则精神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自觉性。要严守宪法法律底线,决不允许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二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重大复杂问题。法治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自信、保持法治定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决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解决问题。三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执法司法效果。针对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我们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把法律的刚性与执法的柔性结合起来,改进执法方式,做到法理情相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七、牢固树立民本思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本思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是从群众中走来的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处处闪烁着民本思维的光辉,处处体现着亲民、爱民、为民的深厚情怀。政法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毫不动摇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一要从人民群众最恨的事情抓起。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政法机关就要坚决打击什么。扫黑除恶斗争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我们要坚决打好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坚持除恶务尽,排除各种阻力干扰,对黑恶势力“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要坚持打准打狠,严格依法办案,持续保持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二要从人民群众最怨的事情抓起。我们要牢记“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的道理,深怀公正之心、手持正义之剑,强化法治意识、人权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执法司法活动程序公开化、裁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最大程度解民怨、得民心。要组织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找准“病灶”、深挖根源、限时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法司法新气象。三要从人民群众最烦的事情抓起。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证明和收费项目,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环节,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大力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改革,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中央政法委机关学习会上的讲话
“七个正确把握”“七大机制”
(2018年7月16日)
要以创新完善导向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机制、选任机制、监管机制、激励机制、领导机制等“七大机制”为抓手,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七个方面下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引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一要正确把握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二要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其贯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之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三要正确把握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把各级党委(党组)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得更加坚实稳固。四要正确把握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加快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五要正确把握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发展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六要正确把握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战略任务,努力培养堪当发展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七要正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真正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把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二、建设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要创新完善“七大机制”
一是突出忠诚、突出干净、突出担当的导向机制。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素质干部的内涵和要求的凝练概括。我们要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的核心要求,并作为导向机制长期坚持。
——突出忠诚导向。忠诚是干部为政之魂。对党忠诚,要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突出干净导向。干净是干部立身之本,是共产党人的从政底线。要把廉洁自律、干净干事作为基本要求,要让遵规守纪成为干部自觉,让严以用权成为干部习惯,教育引导每个党员干部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凡是不能做到干净干事的一律不能提拔使用。
——突出担当导向。担当是干部干事之要。要突出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起来,对不作为的干部,要坚决果断调下去,激励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是政治历练、业务训练、实践磨炼的培养机制。成为党的好干部,一靠自己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要把干部素质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加强政治历练。要在加强理论学习中提高政治觉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和争做“三个表率”。要在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中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斗争。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提升政治能力,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
——加强业务训练。要建立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着力促进政法队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法律政策把握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科技运用能力,不断增强业务实战能力。要实行分类施教、分类培养,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加强实践磨炼。要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磨砺,到基层和艰苦地方、矛盾问题多的单位去锻炼,让干部认识国情,提高攻坚克难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尤其是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让他们在艰苦岗位上经受历练,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提升能力。
三是日常考评、分类考绩、年终考核的考核机制。考核是客观反映干部担当作为的一面镜子。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努力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
——优化日常考评。要探索建立干部日常考评制度,近距离考实考准干部日常德能勤绩表现。要实行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制管理,搞好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展和成效考评。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日常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考评。
——优化分类考绩。要根据机关各单位的职责、岗位、业务的差异性,建立健全多维度、多元化的考绩体系,探索建立干部履职能力分类分层评定标准。要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分别提出考核要求,体现考绩的精准性、科学性。
——优化年终考核。要拿出评价干部“干得好”的硬碰硬的制度,强化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对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的,要优先提拔使用;对三年内年度考核两次评为优秀的,可考虑提拔使用。
四是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任机制。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以德为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讲政治这个大德,重点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要把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的干部选出来,对政治上有硬伤的干部一律“一票否决”。考察干部之“德”,关键要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考察,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从关键时刻表现中考察,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考察,切实把无形之德考实考准。
——坚持任人唯贤。要搞五湖四海,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能任人唯亲,搞小圈子。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学历,好中选优,做到看票不唯票、兼听不偏听、选优不降格,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以好作风选好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凡是找人打招呼说情的一律不得提拔,而且要严肃批评。
——坚持人事相宜。选人用人,要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而不能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要坚持事业为上,把工作实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虚位以待”干出实绩的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敢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作为、不干事的撤下来,真正把“官帽”用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上。
五是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监管机制。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严字当头,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从严管理。从严管理,关键要严在平时、严在细节,真抓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要对干部身上刚显露的小问题“猛扯袖子”,对习以为常的小毛病“小题大作”,对危害性强的“四风”问题“早打预防针”,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要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努力营造新时代机关新风尚。
——从严监督。要把从严监督作为一种常态,习惯在监督下学习、工作、生活。要加强对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令行禁止。要彻底肃清周永康、周本顺流毒影响。要探索抓好干部八小时外的行为规范,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
六是崇尚实干、崇尚创新、崇尚奉献的激励机制。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必须靠实干、靠创新、靠奉献。用干部就是为了干事业,这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具体体现。
——崇尚实干。要激励干部把干事作为第一职责,倡导重实干、重实绩,以实劲、狠劲、巧劲、韧劲,狠抓落实,精准发力、不放空炮,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要敢于为干部主持公道,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崇尚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动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要善于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创新经验,更好指导推进面上工作。善于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落实,努力把难点变亮点、把问题变成效。
——崇尚奉献。要有为党、为国、为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境界、情怀和作为。要以身许党,履行好政法工作职责,为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站岗放哨;要以身许国,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充满发展活力;要以身许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突出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是统筹谋划、系统集成、攻克难点的领导机制。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完善干部工作领导机制,切实为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统筹谋划。要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干部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举措,及时研究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以党建促队建,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提升政法队伍战斗力。
——加强系统集成。要积极鼓励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性探索,重视对干部工作实践中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举措进行系统集成,并上升为制度规范,努力提升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攻克难点。要强化问题导向,抓住事关高素质政法干部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抓住影响和制约干部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抓住各方面关注的政法干部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干部队伍自身存在薄弱点问题,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推动问题解决,提升工作水平。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树立“五个导向” 优化“四大体系” 增强“七大能力”
(2018年7月1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市域社会治理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上级的任务要求,又要立足实际对本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是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治理层级,处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线位置。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一、治理理念现代化
加快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来说,应树立“五个导向”。
树立目标导向,加快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来谋划治理思路、设定治理任务、规划治理路径。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坚持在党委全面领导下,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种力量,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科学化,深化对市域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更加注重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纷争、规范社会行为,善于引导群众在治理实践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积极推进市域信息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确性、打击犯罪的实效性、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树立政治导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把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专项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把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更加有序有效开展。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成为不断夯实党执政根基的过程,提高党领导市域社会治理的水平。
树立为民导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切实增强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坚持一切由群众评判,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社会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树立问题导向,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一手抓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一手抓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从最严峻的风险防起,围绕暴恐袭击、社会稳定等突出风险,坚持消化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有效防范风险蔓延、叠加、升级。从最突出的漏洞堵起,聚焦人员密集场所、治安混乱地区、重点人员物品以及新技术新业态,从法律、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织密织牢风险综合防控网络。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围绕人、组织、物、网等社会治理基本要素,加快市级层面实名登记、社会信用管理、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源头防范转型。
树立效果导向,一步一个脚印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变为现实。逐步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效和实惠。实行目标化管理,把市域社会治理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市域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实行项目化推进,研究确定一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逐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具体措施。实行责任化考核,对各类责任主体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目标任务的进度、质量、效果进行严格检查评估,以责任到位确保市域社会治理效果到位。
二、治理体系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体系,包括一整套紧密相连、衔接协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具体来说,要优化“四大体系”。
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体系。要按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形成社会治理合力的原则,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域政治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一是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格局。二是构建职能优化、运行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内部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三是构建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齐抓共管体制,健全市、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的综合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触角向每个角落延伸。
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的自治体系。加快构建民主开放包容的市域自治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一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二是完善企事业单位自治机制,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民主管理机制,发挥好维护职工权益、化解内部矛盾的作用。三是完善社会组织自治机制,推动城乡社会组织成为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自治实体,让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体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设科学完备的市域法律规范体系,制定权责明晰、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攻克市域社会治理难题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二是建设公正权威的市域法治实施体系,健全落实依法决策机制,推动程序公开化、裁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三是建设规范严密的市域法治监督体系,特别是对群众最痛恨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问题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立体化、全天候的市域法治监督网络。四是建设务实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体系,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的德治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体现地方文化的市域德治体系。一是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健全市域媒体宣传引导机制,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公德修养。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三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四是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各级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创新,进一步完善符合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德育体系。
三、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增强“八个本领”、做到“五个过硬”的要求,善于以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等理念协调社会关系,善于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处社会矛盾,善于以经济、行政、道德等多种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善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防控社会风险,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提高统筹谋划能力。科学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立足市域承上启下的中观定位,吃透中央和省级决策、政策,摸清所辖区域实际情况,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当前工作与长远布局,研究确定本地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济民困、解民忧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领域,每年办成几件实事、解决几件难事。把识民意、察民情作为作决策的前提,拓展、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等制度,确保群众诉求听得见。把聚民智、汇民力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起市域社会治理的网上网下同心圆。
提高政法改革能力。把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政法口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结合市级政法机关机构、职能和工作实际,谋划党委政法委自身机构改革和政法各单位机构改革。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推进政法口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闯新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搞好宣传阐释,引导广大干警积极拥护支持改革。把做好当下工作与谋划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新形势下市、县党委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实现形式。
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创新。提高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建立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平台,推动从依靠直觉与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提高运用现代科技强化治安防控能力,建立社会稳定数据信息系统,推动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查漏洞”转变。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群众能力,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提高破解难题能力。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题,研究出台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让那些长期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的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针对“城市病”难题,坚持源头治理,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针对矛盾纠纷化解难题,聚焦影响社会稳定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存量问题,搞清底数,力争每年彻底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通过市、县(区)两级领导干部每月定期下基层大接访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防止新的矛盾问题产生。
提高依法打击能力。依法打击市域突出违法犯罪,是市级政法机关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重要政治责任。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打得准、打得狠、打得稳。建立完善市级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机制,针对影响市域安全稳定的地域性犯罪采取集中打击整治措施,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压倒性态势。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提高舆论导控能力。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要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来,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做好预知预警预置工作,有效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政法工作和社会治理宣传,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关心、支持。
在中央政法委机关下半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聚焦政法工作“十大抓手”
(2018年7月18日)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智能化建设为重要手段,以过硬队伍建设为重要保障,聚焦政法工作“十大抓手”,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促进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政法委机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四大任务”、推进“四大建设”、营造“四大环境”,锐意改革、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下半年中央政法委机关要聚焦“十大抓手”,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要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为抓手,在机关创办“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展示会”,抓好“十大课题”研究,推动各级政法机关分层分批大培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确保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担当作为。
二要以应对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为抓手,探索实施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对策举措,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三要以深化中央政法委机构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和机制创新,推动新时代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四要以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大攻势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突出问题,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和维护社会稳定。
五要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六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确立抓省带市的工作新机制,加强市域政法工作创新交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七要以创新完善育人选人用人“七大机制”为抓手,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八要以加强中央政法新媒体建设为抓手,做实做好重大政法主题宣传,推进政法新媒体改革建设,着力提升政法宣传舆论软实力。
九要以加强定点挂钩扶贫工作为抓手,落实好定点扶贫任务,为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多作贡献。
十要以启动明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为抓手,开展新时代政法工作思路举措的系统研究,更好服务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全国政法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做好“五个优化” 处理好“五大关系”
(2018年7月24日)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关于省级及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五个优化”,处理好“五大关系”,有序推进党委政法委机构改革,增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力。
一、为什么要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提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规律特点,为深化机构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委政法委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站在“四个伟大”大逻辑、大格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深化党委政法委机构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思想行动自觉。
——“伟大斗争”要求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在伟大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面临的前进阻力和战略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就会越多。政法委作为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机构职能,创新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提高斗争策略和艺术,确保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伟大工程”要求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政法委要履行好统筹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还要肩负起统筹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必须带头进行改革,完善机构职能、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以自我改革引领带动政法领域改革。
——“伟大事业”要求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政法委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除制约政法工作效能的体制机制弊端和技术手段瓶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政法工作新模式。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政法委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政法机关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事情抓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伟大梦想”要求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的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政法委要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创新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机制,推动政法机关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激励创业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适应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创新完善综治、维稳工作机制,推动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二、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党委政法委工作体制机制是在我们党领导政法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深化政法委机构改革,就是要通过优化政法委的职能定位、职责配置、机构设置,不断完善政法委工作体制机制,增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力。
具体来说,要做到“五个优化”:
一是优化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实现形式,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和最大优势。政法委作为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好领导政法工作的重要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完善党的政治领导形式。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落实政法机关党组织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建立政法机关政治督察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系统贯彻落实到位。
——完善党的思想领导形式。建立政法干警政治轮训制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活动,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学深悟透用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健全政法干警思想动态定期收集分析制度,实施政法文化建设工程,增强政法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实施政法文化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政法媒体改革,加强政法新媒体建设,确保打赢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战。
——完善党的组织领导形式。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法机关党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关键是创新完善“七大机制”,即突出忠诚、突出干净、突出担当的导向机制,政治历练、业务训练、实践磨炼的培养机制,日常考评、分类考绩、年终考核的考核机制,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任机制,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监管机制,崇尚实干、崇尚创新、崇尚奉献的激励机制,统筹谋划、系统集成、攻克难点的领导机制。
二是优化政法委职责配置,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要紧紧围绕政法委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这一定位,在优化政法委职责配置时体现“四个突出”:
——突出政治性。把政治职责摆到首要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统一政法各部门思想和行动;将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基本职责中,突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突出全面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把党对政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设计职责的基本原则,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全覆盖。
——突出科学性。坚持从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价值导向,科学定位职责边界,既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法委机构职能体系。
——突出务实性。政法委作为职能部门,不仅要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而且要抓大事、议大事、管大事,通过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优化政法委机构设置,构建起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体系。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根据新时代政法委担负的职责任务,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和具体职责,确保机构设置能够满足政法委履行职责使命的需要。
四是优化政法委工作机制,更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要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要着力优化“五项机制”:
——健全科学决策工作机制。完善政法委会议制度,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政法委机关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实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协同高效、贯彻有力。
——健全组织指挥工作机制。对重点任务,要建立健全组织指挥工作机制,“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以上率下、层层推动,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在综治、维稳、反邪教工作相关职能移交政法委后,要尽快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合力。
——健全督导落实工作机制。政法委不仅要抓宏观、抓部署,更要抓督导、求实效。要完善督导落实工作机制,查问题、找漏洞、补短板,努力使难点变亮点、问题变成效。
——健全考核激励工作机制。发挥问责的“利器”作用,对不担当不尽责不作为,甚至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
五是优化政法委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联动融合的格局。各级政法委既要履行好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责任务,又要支持配合有关机构、部门开展工作,协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三、怎么推进政法委机构改革?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改革方法论,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地推进机构改革,做到高质量地完成改革任务。关键是处理好“五大关系”:
——“上”和“下”的关系。加强机构改革上下联动,各地政法委机构设置在注意上下基本对应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层级的职责任务,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
——“立”和“破”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把握好“立”和“破”的承接顺序,有序推进职责划转、机构撤并、人员转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
——“加”和“减”的关系。紧紧围绕新时代政法委的职责任务,根据业务工作的内在关系,对内设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提高机构设置科学化水平。
——“义”和“利”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妥善回应干部利益关切,最大限度调动政法干警积极性。
——“内”和“外”的关系。既要发挥好政法委的自身优势,又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凝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解决好机构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十一
在中央政法委机关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的讲话
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要抓住“九个根本”
(2018年7月31日)
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握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根本要求、根本任务、根本指南、根本立场、根本纪律、根本途径、根本挑战、根本举措、根本保障等“九个根本”,全面提升中央政法委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力争做到“一个带头、三个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进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增强推进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
中央政法委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加强中央政法委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握“九个根本”:
一要把保持机关党组织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作为根本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要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两个坚决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掀起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热潮。
四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以赢得民心民意夯实政治根基,以汇集民智民力增添发展活力。
五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根本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六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根本途径,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探索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形式,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七要把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作为根本挑战,强化担当作为,积极探索构建“一大战略、两大战场、三大战术、四大战力、五大战法”的对策格局。
八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根本举措,以加强政治历练为主要途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
九要把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作为根本保障,以清单明履责,以督考促尽责,以问责惩失责,确保把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十二
在全国扫黑办第二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破解“十个问题”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2018年8月16日)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紧盯既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十个问题”,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
当前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在从全面推开向纵深推进的发展转换阶段。下一步,要着力破解“十个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专项斗争步步深入、久久为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针对有些地方站位不高的问题,要深化思想认识,把推进专项斗争作为讲政治的实际行动,切实强化使命担当。
二是针对有些地方部署形式化的问题,要聚集重点、把握节奏,深化斗争部署,增强斗争实效。
三是针对有些地方发动群众不充分的问题,要深化宣传发动,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专项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针对有些地方线索核查质效不高的问题,要深化核查机制手段创新,拓展线索收集渠道,提升举报线索核查效率。
五是针对有些地方重点案件查处不力的问题,要深化斗争策略运用,整合办案力量资源,攻克一批涉黑涉恶大要案。
六是针对有些地方执法思想不一致的问题,要统一执法思想,深化法律政策适用,明确办案标准,提高办案质效。
七针对有些地方黑恶势力“保护伞”打击难的问题,要深化“打伞”机制的完善落实,做到深挖彻查、除恶务尽。
八是针对有些地方存在打击“盲区”的问题,要深化综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消除“盲区”,促进专项斗争均衡发展。
九是针对有些地方扫黑办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要深化各级扫黑办建设,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十是针对有些地方开展督导不力的问题,要深化严督实导,倒逼专项斗争举措落地见效。



小军师遴选大讲堂二维码.jpg (31.53 KB, 下载次数: 303)

小军师遴选大讲堂二维码.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4-12-23 22:22 , Processed in 0.29318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