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军师面试:城镇化不能唱成“空城计”

[复制链接]

3

主题

12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1: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镇化不能唱成“空城计”

徐金鹏 丁锡国

    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政策选项之一,李克强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种种信息表明,城镇化将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中国的城镇化世界瞩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会为中国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而且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的表述,说明决策层对其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认识清醒、把握得当,但如果不改变传统行政思维方式,执行层面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把城镇化唱成“空城计”。
    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会“空洞化”。农民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他们上楼与否、进城与否,取决于其经济条件、生活意愿。城镇化离不开行政力量推动,但基础性的作用在市场,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一阵风地造城,一个劲地逼迫农民上楼,快则快矣,但终会因缺少产业支撑而把城镇化变成农民的梦魇。个别地方迫使农民扛着锄头上楼的做法,就是一种警示。
    没有公平制度环境,城镇化就会“空心化”。当前,推动城镇化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尽快消除农民进城的制度瓶颈,让农民进得来、有活干、住得下,这显然要比单纯造一座新城需要更大勇气、更多智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不重视人的发展,没有农业人口的市民化,即使进了城,农民也还只能是匆匆过客。
    没有个性差异,城镇化就会“空泛化”。营造宜居环境,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原则。城镇的规划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传承、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突出个性,保持风格,不能简单地拆民居、盖楼、造城,也不能一味地贪大求洋,搞成城乡同质、千城一面,否则,就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去自我,让人感到陌生。
    城镇化是中国重大发展机遇,要将这一最大内需潜力释放出来,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充分估计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1:38:22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指引下,各地积极规划建设新城镇,一些地方制定了不低的城镇化率增长目标。但是,不少地方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仍偏重开发建设而未能审“市”度“产”,出现产业空心化,甚至空城现象。

  在国际经济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中国,同时也是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显性期,产业工人迁徙潮涌。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部门必须提前考量应对动态的产业转移进程与静态的城镇规划之间的矛盾。

  遗憾的是,一些城市仍然一味地扩张城市建设规模。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而是拍脑门“筑巢引凤”,不想凤飞去了别家,沦为空巢,结果硬着头皮拼凑几家本地企业勉强搭建“草台”产业园。

  全国呈现出来的形态是,城市规划“千城一面”,“高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规划雄心勃勃,但许多欠发达地区根本没有配套的高科技产业基础和科研能力支撑。直接的后果是,一些地方产业园区冷冷清清,新城沦为鬼城,造成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一些地方对新型城镇化换汤不换药,仍以GDP、招商引资为政府考核主要指标,投资扩张冲动造城;追求城镇化率数字指标,热衷于建园区、争项目。致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3倍于城镇化速度。

  二是片面理解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注重城市表面建设,修路建高楼大厦,追求地标性建筑;而不是从提升城市内在功能上花力气做文章。

  从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当前许多产业已经呈现严重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全国各地四处开花,散、乱、小,形不成竞争合力。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必须做好产城融合这篇大文章。以人为本,因城而异,因地制宜,研究产业对人的带动作用,防止新城镇建设过程中产业和园区空心化。

  以人为本,因城而异,意味着城镇化率并非越快越好。大跃进式的城镇化不是健康的城镇化。低效的投资带不来真实的内需,更形不成有质量的增长。以人为本还意味着下决心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农业人口跨地转移进城的成本分担机制等。总之,必须摒弃靠水泥砖块堆砌的伪城镇化。  文/唐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1:40:17 | 只看该作者
李克强为何强调城镇化不能唱“空城计”?
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强调,中国的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以免出现“有城无市”和唱“空城计”,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据1月16日人民网)
笔者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尤其城镇化进程中一“人”为核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市场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外需和传统工业化“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内需不旺正在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挖掘内需潜力,必须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就在于城镇化。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可以引发消费需求,可以刺激投资需求,助推服务业发展。因此,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农村到城镇的重要转变。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转变后,农民不再是农民,而是从事第三产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化。只有把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会走出一条更宽的道路。
现实中,虽然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和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很多农民工出现“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另外,为了完成进城落户任务,有的地方竟然强行将有条件无条件的农户统统转为城镇户口。有的地方甚至为了“造城扩区”而不惜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巨大的浪费;有的地方只是搞“形象工程”,而缺少工商业的支撑,吸纳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是一座“空城”。这样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会牺牲一些老百姓的利益,滋生社会矛盾和问题,浪费掉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还会影响到“新四化”建设进程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声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本质仍然是农民问题,其目的是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因此,必须加大户籍、土地、财政、金融、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化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既要注意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红线”不动摇,又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以免出现“有城无市”和唱“空城计”。(文/秦汉雄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4-12-26 12:28 , Processed in 0.26934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