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面试官讲的笑话,笑过之后想想有没有闹过笑话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8

帖子

13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0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4:0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我当了3天我们这个市的公务员考试面试考官,平均每天要面试30个考生,3天下来就接近100个。很累,但挺有成就感,看到考生表现得优秀,我为他(她)高兴,看到临场紧张、发挥不好的考生,我也跟着心里着急。
   一想到我的打分可能影响别人的命运,我生怕有一点点不慎,竖着耳朵听准考生的每一句话,认真地打好每一项分数,认真地比较,特别第一天,天阴得厉害,在北房间里坐了一天,回家时感觉腿都不像是自己的了!三天下来,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想在这里写出来,如果您要是打算考公务员,不妨看看,也许我的经验对大家有点启发。
一、考生表现模式化
    不知道往年面试情况如何,但在今年面试中,以我所在的考场为例,发现很多考生,不知道是受网络上的面试技巧影响,还是上了同一个培训班,表现得极为相似!举几个例子:
1、在考场礼仪上的,有的考生简直像个机器人。
    一进门,带着职业微笑,双手叠放在腹部,双肘分开,深深地一鞠躬,深情地说:各位考官,各位工作人员,上午好,您们辛苦了!
    考官每说一句话,都眨着眼睛,含笑着点头:恩,谢谢!
    临走时,再深深地一鞠躬:再次感谢各位考官,祝您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这样写出来好像挺不错的表现,但放在实际场景中,就显得有点虚了啊,毕竟我们不是考空姐! 大方、自然一点就好!
    更惊人的是:
    考官念完一道,示意考生可以回答,考生面带微笑说:
    ——“考生现在开始思考!”
    ——“考生思考完毕,考生开始答题!”     
    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说,我用余光看到,我们组的考官明显都吃了一惊!关键是每题之前都来上这么一句!不过很快大家都适应了,因为下一个进来的考生也这样子!还有:      
    ——“请允许考生思考片刻!”
    一个姑娘,答得倒很不错,就是回答每题前都不忘来上一句: “考生思考完毕,请求答题!”(让我想起了卫星发射现场!)还很诚恳地笑着看主考官司,等着主考官表态!结果我们组的主考官害怕她这样会耽误答题时间,每次不等她说完,就赶快点头表示同意!
    当我们适应了这种方式,一个更有意思的考生出现:
    ——“考官开始答题”(谁是考官啊!)
    ——“考官答题完毕”(语气硬是不加个逗号,非得连着说?)
    主考官问,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主考官没了!(什么叫主考官没了?)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结构化面试中有一道组织协调题,给您一个主题,让您说说如何组织一次培训,或者是宣传、会议、参观、检查等等。一般说来,考生都说要先做一个工作计划或方案,这倒没错,可一上午15个考生,7个全用同一句话来开场:“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以至于我一听到,“俗话说——”,心里就暗暗叹气:又来了!怎么就不能换句话呢?看来网上这篇面试技巧除了我以外,很多人也都看到了啊!
    第二天午休时,大家说起考场里阴冷,一位考官说:昨天天阴,今天我特意多穿了衣服!好受多了!
    结果有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一位老兄,刚说到“凡事预——”忘词了!
    不过还算是应变能力强,愣了一下说:“凡事预先都要有个计划!”
    不过说实话,我们没有因为说了这句话就给考生扣分,主要还是看具体答题的情况,如果您完全按网上的套路一字不差地答,没有结合题目里的内容的话,就只能得到基本分数了。
    类似的还有:
    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时,这一句来了:
    “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所以人和人产生碰撞是难免的)……”,说
实话,先不管海明威是不是说过这句话,当初我在网上看到某个人写的面试技巧时,也觉得这句话引用得不错,不过大家也得想想啊,既然您能在网上看到,别人也能啊,这样一来您再用这句话,不是笨点了吗? 一上午说这句话的考生大约有3个!
3、如何做好领导交给您的一项工作?
    答:这是领导(或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为一次锻炼和提升
的机会……      
    ——这是您的正常工作!这样说高度恁高点了吧?
4、如何组织一次活动?   
    千篇一律地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段。
    事前做好计划(那句著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放在这儿说的),事中选择好时间、地点、人物,做好经费预算(也不管这是一项什么工作,需不需要经费),安全保卫(一次单位内部的会议也需要安全保卫吗?!)注意协调各方面关系,事后写好总结报领导审阅,做好经验总结。
    说得很流利,但您倒是说一点具体的内容啊!
   
二、答题不够谦虚或不切实际
    1、“我们大学生有着很高的理论水平,所以(一般是自信我能干好这项工作)……”   
    ——是么?很高吗?当着考官的面这样说合适吗?
    2、向领导提建议,领导不接受怎么办?
    ——答:“我反复劝说,相信领导一定会接受的。”
    “如果领导仍不接受,我会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直接到他接受为止!”
    ——至于吗?!不就是个建议嘛!又不是发现领导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
    3、“处室的领导一定会配合好我的工作的!”
    ——我无语了,您考的职位是局长?
    4、如果您在会上布置一个文件,领导在场时没人提意见,领导出去一下,下属单位的与会者纷纷置疑,您怎么办?
    ——很多考生看起来像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这样答的:我根据反映,当场修正这个文件!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考进去是当基层公务员,怎么会有权力当场改文件呢?

三、答非所问型
    问:您怎么看待社会上某一现象?如何解决?
    此题要分析此现象的成因,包括人的心态、社会环境、制度问题等,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有一些看来是学生会干部的人这样回答:
    ——我是***员,如果是我,绝对不会出现这个情况,我绝对能做到……
    还有,如果您的同事老是失信,您该如何是好?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分析失信的原因,然后大度地对待,帮助他讲诚信。
    有些实在的同志回答:“离他远一点,不和他玩了!”
    还有人回答:“一定要让此人认识到失信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党、危害国家、危害祖国和人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太吓人了吧!
   
四、口误类型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我的意见是,如果说错或没什么效果,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的话不说也罢,不会影响您的分数。反而说错了,给人印象不好。毕竟面试中很关键的一环是赢得考官的好感。
    说到模式化答题,还有:
    谈到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次听感觉这考生还不错,结果一上午来一个这样说,再来一个还这么说,又晕了!休息时,我身边的一个大学教授说:“这是哪个培训班教的,真想把他们老师拉出来揍一顿!”,万华面试班邀请我去上课的时候我从来都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表现不同,其实这么种方法为什么大家都偏偏雷同呢?不可思议!
   
五、不了解社会的答法
    1、一些市区报废的机动车流入农村,一些学校用来接送学生,怎么解决?     
    答1:让农机局去检查
    答2:让学校买新车
    答3:让家长买车送孩子
    答4:应该走着去上学  
    2、公园免费开放人太多怎么管理?
    答:不应该免费,重新卖票。
    3、某镇政府向农户免费送树苗,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这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有何启示?
    答:一定要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这是被出题人给绕进去了,光看前面,没看最后一题的问法!)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送几个树苗有什么用!该一心发展经济!
    听着有道理,但题的本意好像不是这样的啊!
    4、农民种芹菜,丰收了,可是卖不出好价格怎么办?
    答: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刚想说好——),提高产量!
    ——兄弟,您看清题,已经丰收了!
    5、未经检测的蔬菜进入市场怎么办?
    答:让税务局去查
    不错不错,还知道让政府部门去查,比那些说“教育百姓不要买”的人强!
    6、一些市区报废的机动车流入农村,一些学校用来接送学生,怎么解决?
    这题还有一位仁兄答:发动当地群众,每天早上埋伏在这些车的必经之路上,抓住一辆废掉一辆!
    这答案听着怎么就觉得怪呢?到底是哪儿怪呢?
    面试时间共20分钟,可以思考一会再答。
    听其他考官说,他们考场上有个考生,一说开始,低头奋笔疾书,不抬头,考官那个急啊,可又不到提醒的时间,终于,距结束还有三分钟时,该考生抬起头来,说:
    “回答完毕!”
    这些毕竟是少数情况,被我集中起来说了,出现上述的情况,我分析有几种原因:
    一是刚毕业不熟悉社会实际,不了解时事;
    二是太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
    三是受到网上面试技巧和社会上培训班的影响太深!
    其实面试要参考技巧,又不能照搬,关键要放松地答出水平和高度来!
    每位考官的手里都有一个题本,除了有题之外,还有很简单的答题要点,可以参照打分。但实际上,考官不完全依照这个答案的。只要考生答的符合实际,有可行性,再有点新意和深度就可以得到高分。
    前面一位朋友说请我解答一些问题,我很乐意,不过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足而误人啊。不过我也是通过社会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也曾在党校给初任公务员讲过课。对于考试算是比较熟悉,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供大家参考吧。
    这几天工作多起来,我争取休息时或晚上抽空来,大家也可以讨论,希望能对想考公务员的人助一臂之力吧。
    建议您在面试前,看看是否认识当地政府机关的人,给您介绍一、两位以前做过面试考官的领导,没有的话就去个别辅导班里找找,您穿着准备面试的衣服,当场模拟一下,对您的回题和穿戴、礼仪提点意见。辅导和不辅导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于紧张的考生,我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很有效的建议。解决紧张不是一日之功。适度的紧张是无害的。
    一是最好能找几个朋友模拟成考场的样子,一字排开,再找点题问您,多练几次试试。有经济条件的可以参加个培训班,毕竟专业一些。但是套乱化且缺少面试经验的培训班就别去了,浪费时间。
    再就是,尽量提醒自己,不要当作参加考试,能当成自己是老师给他们讲课或是在聊天最好。即:对于这个事,我来讲给您听听。而不是说,我向您汇报。(可见老师去面试应该有优势,他们每天对着人讲话)
    还有,发现很多人的答题时间是用不完的,20分钟,大多数人在12-15之间。答每题前花1-2分钟在纸上列个提纲,对着纲说相对放松一些。但准备时间不宜过长。答题时,提醒自己微笑着看主考官说话,这样从考官这个角度看起来感觉好。
    我们这里周二开始面试,周二晚上回家翻看近日报纸,在周一早报同一版上居然有2道题的答案!
    一个新闻是博物馆也免费开放了,但为防止进人过多,要提前预约领票,免费不免票。另一个新闻是市长访谈,讲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四种措施不让未经检测的菜进入市场。可见想考公务员,就要关注报纸、电视上的时事,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看标题,或看也不看!
    惭愧地说,我还真的没看过新闻1+1这个节目,争取近日看一下。不过如您所说,评论语言和思路过于犀利的话,可能确实要调整后才能用到面试中。
    我以前参加过笔试阅卷,发现写申论时,有的考生角度不对,让您写一个工作的对策,有人好像站在社会或新闻的角度来批评政府的工作,不知道您说的犀利是不是指这个意思,这样肯定不合适。
    考公务员,无论是申论写作,还是面试答题,要把自己就当成政府的公务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来回答。但我想,这个节目的思路应该是能借鉴的,分析一个问题,要从哪些角度来看,该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语言是可以调整的,不能像节目中经常用到的反问句,要正面回答。
    有人问,考试黑不黑,我想这不是我能回答的。希望以后没有人这样问。
    我们这里,每一场面试前,几百个经过专门培训的考官,坐在一个大教室,等待考生抽号抽到自己,才知道自己该去哪个考场,所有人手机上交,而且整个考场大楼手机信号都被屏蔽掉了,每个考场都有一名监察局工作人员和社会各行业的监督员。
    考试出题、阅卷直到公布成绩的全过程都很严密,有人监督。公务员考试现在是社会热点,大家这么关注,您说谁敢在这里干点什么坏事呢?
    当然,如果您能知道面试考官是哪些人,而且您又能认识所有的几百人,还要保证他们也认识您、答应为您打高分的话,我想也许能有点用吧;或者您有一只神手,抽到的7个考官您都认识。这些还得以您答得好为前提。话又说回来,答得好,根本就不用托什么人,对吧?
    但是,面试中有一定运气因素的。毕竟是人在打分,每一场的题不一样,考官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回答,不同的考官的感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我的体会是,优秀的考生在哪一场、面对什么考官都没问题,而那些不太行的考生也一样,不行就是不行。运气因素就存在于中间地带的考生中。这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至于有的朋友问到什么类型的题应该怎么答。我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一时还说不
好。其实网上有一些公务员面试的技巧还是不错的,结构化面试走到今天,从某一方面讲是有技巧可循的。网上有一些答题的模板,我建议大家看一看,应该有帮助。但要注意不要出现我说的那些现象,即生硬地照搬。
    如组织协调题,组织一项活动,确实是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段来回答。我们在公务员日常培训中讲课也是这样讲的。具体应用到某一题,以开展一次社区宣传活动为例。事前不仅仅是写计划请领导审阅,您可以说:在事前准备阶段,要到社区摸清基本情况,如人口、结构、性别、年龄情况等,确定宣传的基本思路,与领导沟通,写出计划;事中,采取哪些方式来进行宣传,比如发挥居委会的力量,发挥社区小学生的力量,说几种措施,设橱窗啦、贴宣传画啦、发宣传材料、组织演出、竞赛等等,这些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措施说得越多越好,越有特色越好。
    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人都知道来上一句“做好经费的预算和申请”,但我发现没有一个考生想到“花小钱办大事”这个层次,没有人说尽量节约经费,办得既热闹又节约。或者说,有的活动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经费,有的考生也照说不误。
    还有一些套话是,“注意在过程中协调各方关系,注意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这些话本身没有错,但不要一字不变地说。可以变成自己的话:具体协调哪些单位和人的关系,注意在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以便有不妥之处能及时修正,如果涉及人员安全的话,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这样感觉就好多了。
    事后,大家都一模一样地说:写一个总结报领导,自己也总结经验教训。这话也可以变通一下,组织完这项活动,听取一下居民的意见,写一个总结报领导,或者在媒体上宣传一下,同时也把所有的材料存档,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参考。
    大家看,加入具体的内容,就比简单地说事前事中事后效果要好得多了。
    我估计很多考生一看这题组织协调题,就喜上心头:我准备了这题的答案!一高兴就原样背出来了,忘了加入细节。
    这里也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这样说:“如果……,就……”。如:
    别人对我产生误解。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我就与他沟通解释一下,如果没机会,那我也不会在意,毕竟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大家对我的人品与做事方式有了了解,误会自然就消除了。
    这样说,相对于“我一定要找他解释清楚,消除误会”这种说法,就不显得生硬,大家以为如何?
    对于综合分析题,补充一点:
    一要全面。如分析一些大学生到农村锻炼有临时观念的现像,可以先说,这种现象是现实存在的(这句话也是一个小技巧,我觉得在很多题里可以做为第一句),然后先分析内因,即当事人的心态,再分析外因,即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社会环境、机制,从小到大,一层层分析,显得有条理。
    二是辩证。如某市市民对政府禁用一次性筷子这一举措褒贬不一,您怎么看?
    从正面可以从节约能源来说,这个很容易想到。但提到反面的人就少了,反面可以说,市民对使用非一次性筷子会担心消毒及卫生的问题。
    如果想使话题轻松一点,可以这样说:“比如我本人,到饭店吃饭时,有的饭店既有一次性筷子,也有不是一次性的,我就很为难,想节约点资源吧,又担心不卫生,估计市民像我这样想的不在少数,如果能卫生方面出台举措,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支持禁用一次性筷子的。”
    或者也可以提到现在很多饭店用那些收费一元消毒的碗杯勺的使用反响,或者能说饭店成本、加重消费者负担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举一反三了!
    能举一反三,举上几个例子,或提到其他国家及城市做法的考生,得高分就很容易了!
    您看,这样说,是不是显得很全面呢?
    在综合分析题里,要善于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如上述所说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还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等。
    如果能在答题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或者只是提到就行,那考生就是比较有水平的啦。而这些稍加训练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学过不少哲学知识!
    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办法都可能出现不公平,我们只能尽量消除不公平因素,但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目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说白了,答问题答得好,就一定代表能力强吗?就一定能做好公务员吗?不敢肯定。很多能力强的人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呢。  
    有一点需要注意,我忘了前面说过没有,遇到类似需要提出对策的题,最好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说措施。可能的话,先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危害。
    此题中,原因主要应该是利益驱动吧(报废车便宜),但造成了安全问题。
    我认为:
    措施一:从源头入手,杜绝报废车进入农村(这句体现了前面一个朋友说的虚实结合的原则,这句话属于有点虚的,但放在答案中非常到位)。
    加一句:从源头上杜绝(堵住、治理)……,也是答题时可以应用的有效句,大家体会一下。
    措施二: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这里,如果能准确地说出是哪些部门来联合执法,肯定会得到考官的另眼相看)大家可以根据经验想一下,但肯定不是农机局!
    措施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解决车的问题),这时您不需要考虑有没有这笔钱!
    其他还可以说,加大对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意识到危害性。有的考生在执法时提到了教育局,车管所,交警,街道办事处等等,都算是不错的答案。
    还可以在开始时分析一下,农村很多学生住得远,交通不便,所以才会有学校用车来接送学生。可能有的考生不了解农村情况,才会说出:让学生走着上学就行,不用坐车;或者家长买车自己接送这样的答案。
    其实,我刚拿到题本时,也觉得这题有难度。
    但是,面试的第二道组织协调题是:接第一题,如果让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执法活动,您该如何组织?
    这时,我就想,这不把答案都给出来了吗?就看考生是否聪明了!
    我们考场有个考生,第一题答得很简单,可全答完之后,又要求补充第一题,说出了开展联合执法的措施,我想应该是她看了第二题,意识到了这一点!
    前面我说过,分析问题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您只说了一方面的,即要不断充实自己。
    还可以说说,那些凭关系找到好工作的,如果他们不及时地提高自己,那他们的发展后劲就会不足……,也可以说,学习好不等于能力强,有的人单纯觉得自己学习好,就认为自己一定会找到一个好工作(我的一个领导就常说,怎么才能进步?能力+机遇均不可少),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明早开会要早休息,没时间多谈,总之,答案无一定之规,分析的面越多越全越好,既实在(承认这种现像存在,也承认人要有机遇)又谦虚(分析学习不等于能力)又有高度(加强学习,发展方式等等),这个答题要求是不是有点高?最后预祝各位今年参加公务员面试的朋友都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5-1-10 01:55 , Processed in 0.2518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