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口角与拉扯,15条人命,这个本不该画上等号的等式,给人以巨大的失衡感,更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连日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的动向,牵动着无数人心。根据公安机关通报,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未及时下车、事后要求在非站台处下车遭拒,与司机冉某发生争吵,之后二人由互骂上升为拉拽抓扯。这致使车辆失控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热点概述】 公交坠江竟是“一场司乘纠纷引发的悲剧”,这大概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故发生后,人们基于“亡羊补牢”的心理欲求急切地执果索因,却没想到,直接原因竟指向了看起来最寻常不过的司机乘客纠纷。 本质上,这起事故是规则意识进化不完全的“衍生品”,是人际内耗和互掐的结果。让公交失控坠江的,表面上看是司乘拉拽,实则是冲突背后的致命情绪。【原因分析】 而要避免悲剧重演,无疑需要截断司乘矛盾生成链条和冲突升级路径:在网上,有人认为,应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加装司机护栏,将司乘适当隔离;还有人认为,将“情绪管控”纳入教育课程……这些不乏参考价值。 从执法层面讲,还有必要严格对“抢夺公交方向盘”等行为的执法标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本就属于“危险犯”,只要对法益构成威胁,该刑拘就刑拘,而不能用“随意化裁量”削弱法律严肃性,以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对公交公司来说,则需要结合司机情绪状态量表等,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及时的压力排解和情绪调适。【措施建议】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令人扼腕痛惜,而我们越痛越应汲取其教训:很多时候,社会的安全感来自于戾气抑制力度与风险把控强度。要让公共安全的“车辆”免于失控,最关键的,还是让规则意识“方向盘”不失控。【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