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解析】机关人际关系的“六个为什么”(遴选面试人际关系题积淀)

[复制链接]

2574

主题

2772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3:5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机关人际关系的“六个为什么”
    这篇文章特别适合青年公务员读学,一是长见识,有利于成长进步;二是长知识,有利于遴选面试考试中的人际关系题解答。由此,小军师遴选推荐之,希望广大考生有所收获。
   (原文系演讲记录稿,原作者系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张建同志)
    在我们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殊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慧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忆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讨教或懂得,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1:为什么要事毕回复?
    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青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到。虽然没有接洽他,但一上午老惦念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说明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资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水平,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确定时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白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触,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遇。
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想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别人重要事件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管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你不用担忧,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努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着急期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粗心,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
    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宝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德,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要害成功,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运气。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力,体现了人道中辉煌的一面。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轻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许诺和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程度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领,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2:为什么工作不提议群发消息?
    一次,我在干部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希望课后增强沟通交流。我说:请你们把你们个人的邮箱地址告知我,我好给你们发送相关材料。一位干部说:老师,不必那么麻烦,你发到公共邮箱就行了,大家都能看到,那不就省事了吗?我说:我不群发,我会给不同的同窗发不同的邮件,仍是分离来吧!
    我不是批驳群发。为了工作需要,群发信息或发送到公共邮箱,便于相关人员共享;或者给部门内人员群发告诉,将工作信息广而告之,无可厚非。我强调的是,信息发布应该有针对性,必须发的、应该发的、要发的、可以发的、不应发的、要区别对待,不可滥发。
    什么是滥发信息?举个例子。有的干部喜欢转发消息,什么都发,没有歹意,有时还是出于好心,供给信息或表现关怀。但是,客观上确切有点骚扰人。这种无意识的善意,有时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我做过一个试验。同样一篇文章,我群发了50个人,发到公共邮箱,只有几个人给我回复。
我挨个一对一发,90%以上都给我回复,而且回复的人都提了很多意见和倡议。同样的东西,群发,大都不回复,单个发却大都回复。就犹如参加会议,没有座签,很少有人愿意往前坐。但是如果有座签,每个人都按序就座。
    为什么说滥发信息是机关工作一忌?当前被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天天受到信息的轰炸太多,滥发的信息对象混杂、数多量大、质量不高,可能会给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如果政府机关像这样滥发信息,还像个政府吗?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要与机关的职责相匹配,同样不能滥发。政府机关发布的信息应当精准、威望,滥发信息造成信息凌乱,淹没主题,疏散他人的注意力。
    就像人的话多一样,话太多就削弱了主旨信息的分量,所以不能滥发。发信息是有讲究的,要有针对性,要弄清发的是什么信息,为什么要发这个信息,怎么发这个信息。我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在信息发布上应保持必须发的才发,可发可不发的不发的原则,否则,就成了垃圾信息。
    这件事你说大吗?不大。但是你得知道为什么不好。因为这种行为与政府机关的文化不符。发多发少有讲究,就像一首歌《群发的短信我不回》里唱的,滥发的信息我不看。
    ▲3:为什么要建立逻辑框架?
    一次,小王跟我埋怨,在一个各部门派人参加的探讨会上,轮到他发言时,说了还没有一分钟,主持人就打断了他,不再让他往下说了。听了他的叙述以后,我知道为什么不让他说了。一方面对会议主持人来说,应该尽可能让每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把话说完,但遇上有的要求刻薄的强势领导,他以为你没说到点子上,又挥霍时间,真的就不让你说了。如果再不告诉你为什么,那可真让你郁闷了。
    另一方面,即使让小王说,小王的问题还是存在,就是他思路不清,没有围绕主题说,所以小王要从他的角度解决逻辑不清的问题。我们机关里说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三段论修辞学一类的东西。我们一般说的逻辑,就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主题都有必不可少的一些要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好比一道简述题,满分是10分,共有四个要点,我写了300字,只回答了一个要点,只能判给我3分,虽然你只写了100个字,但四个要点都说了,就会判给你至少是9分。这个要点就是思维规律,简略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谁思想得清楚,谁就抒发得清楚。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不自觉地去思考和表达,所以就缺乏条理性,这就是所谓的逻辑不清。
    我自己好多年不知道这个规律,说话写文章不明确要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盲目得很,没有逻辑框架,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后来经过领导指点,还有项目培训,知道了围绕一个主题,都有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可以细化和拓展,比如怎么样也是逻辑框架里不能少的,就像新闻的五要素一样,少了就不完整。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就形成了我们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无论写文章还是讲话,无论时间还是篇幅长短,都是这个道理。
    一般我们说话写文章,不会机械地次序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会依据需要变化多种模式,如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是论点—论据—论证,或是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向何处去,不一而足,但逻辑框架都很清晰,都是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我以前写文章,不是漏了怎么样,就是少了怎么办,一看就知道是逻辑不明白。
    知道了这一点,我就有意识地把建立逻辑框架运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年我思考琢磨了一个五要素工作法,即总结出一般工作都必须回答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理念—目标—机制—内容—方法。一项计划、一个项目、一次会议或运动都要答复这几个必不可少的问题,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根本问题。
    五要素工作法中的第一个理念非常重要,却常常会被疏忽。思想理念对我们的宏观工作和微观工作都是重要的,是灵魂,是旗帜。由于没有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只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能目标到达了,方向却偏了。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但如果目标偏离或影响了理念或指导思想,则要有所调整,遵从服务于思想理念。
    还有机制,也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一般有五个方面:组织领导—政策制度—人员网络—经费投入—考察评估,少了这些,不能保障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内容和办法都是在以上方面的肯定下不难做到和做好的。这些年我运用五要素工作法不断验证,成果还是比较实用的,这是我对建立逻辑框架的体会。
    很短的文章和讲话,同样离不开逻辑框架。从我在一些现场和干部交换的情形看,不少人在站起来即席发言的时候,很少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想一点说一点,没有条感性,这是缺少逻辑思维的表示。我有一个一分钟提倡法的领会,即便在很短的篇幅和时间内,都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都要有逻辑框架。有意识地树立逻辑框架,是我们机关干部不能不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4:为什么不要说出格话?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位青年干部一起,碰见我们的领导。领导对那位青年说:你前段时间请假回家,有人说你不是家里有事,你是去干另外的事了。这位青年狠狠地说:谁说的,我宰了他!当然领导不会告诉他是谁说的。过后领导见我还忘不了他说的那句话:他怎么这么说话!真要小心点。
这位青年干部说的就是出格话。一时气话不可能真宰了谁,但谁听了都会不舒服,而且真的会让人对这位青年的行为担心并关注。
    出格话有多种多样,比如说狠话:我整死你;比如说脏话,包括国骂;比如黄段子,明知许多人反感还津津乐道;还有的比方政治笑话,不断也能听到;一些媒体爆出的公务人员的雷人雷语,都是出格话。一位丧失了身份证的市民给110打电话,双方产生争执,警方接线员说:你活该被偷。接线员本人不一定是公务员,但被国家机构受权从事公务,就被视为国家工作人员,他说的也是出格话。还有一种是通过发声来表现,例如某地的一位救护车司机,在运送病重患者的途中放着音乐唱着歌,引起了家眷的强烈抗议,这也算是出格话。
    说出格话,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把自己的言行完全混同于社会上的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受到机关规划的约束,关联着机关的整体形象;其次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是非界线,以个人好恶判定是非,个人好处高于一切,只图个人说着干脆,不计行为的后果如何;还有就是言不由衷、口快于脑,嘴上说的未必就是心里真实的想法,信口开河造成过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偏执,只想追求某种效果而不斟酌它的后果,不顾左右、弄巧成拙,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反感。
    而这些出格话大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说的。如果想好了再说,先清楚行为的成果和危害,一般就不会说出格话了。
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是某一个自由团体,它代表着整个社会的规范,所有言谈举止都要接收社会的监视,本身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要求所有的语言文字表述必需准确和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便。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言论,都可以作为政府形象公示于众,必须是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接受和认同的,不能追求语出惊人的效果。
    出格话是思想出格的一种表现,有出格的思想就可能说出格的话、做出格的事,而政府工作是不允许出格的。因为它一旦出格,损害的就是社会。这是不能以个人的性格、习惯、偏好而论的,只跟机关职责有关。分歧规范的出格话,都超越了一般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影响都不好。包含有的干部把领导喊成老板老大等等,这也是出格话。
    这种说法把政府机关工作的关系说成了私人雇佣和人身依附关系,这种认识能够保证工作上不犯错吗?包括一些所谓幽默的话,也要注意,不是不可以说,但一定不能被误解,必须在内容上是事实,在立场上是当真,耍俏皮不可取。有人说政府机关的干部缺乏幽默,这是没有方法的事,因为不能乱幽默。
    说出格话损害谈话人的形象,也侵害机关的形象,它会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甚或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所以,机关工作职员一定要注意本人的一言一行,因为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
    ▲5:为什么不要两副嘴脸?
    一位干部从领导办公室退出,面对着领导时满脸堆笑、点头弯腰,等门一关,回过头来立刻就变了一张脸,瞬间表情全无,让我心里一惊:这脸也变得太快了吧,看来方才他的笑脸是硬堆出来的,霎时冷若冰霜。此人一下子给我留下了很恶劣的印象。实在我不止一次地见过其余人有过这样的表现,虽然许多人没有我列举的那个人那么夸大,但变脸的表情我们时有能见。
    我们有时加入一些活动,能看到主办方在招待不同的客人时用不同的表情,假如略有差异能够懂得,但同时同地当众变化差别很大,就会让人很不舒畅。即使是你对我热忱对他冷漠,也会让我疑惑你对我的诚意,就像一些餐厅迎接客人时高喊的热闹欢送一样,表情麻痹、毫无真情,还不如不喊呢。
    可能这是一种常见病,因为我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常常能看到这种情景。许多所谓的高等官员或者政治家,和你见面说话时都会露出很职业的微笑,表情略带夸张又有点生硬,可能处于礼貌吧,转过脸对其他人又是另外一种表情。
    有人自诩或很欣赏这种做派,国内也有人学得挺快,对此我真实不敢苟同。与人相见,礼貌是要的,微笑也是很好的,但如果不真诚,没有应有的尊敬,职业表情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戏剧化的表演,或者还很得意自己可以如斯表演,但这嘴脸着实不好看。变脸表情固然是外在的,但它反应出来的确是思维品德的问题。
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种变脸表情是不可取的。政府机关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公正规范、一视同仁,既不可以假装,也不可以变脸。而变脸表情就有伪装的成分,情不由衷,言不由衷,通俗讲就是两副嘴脸,很伤害个人的形象和机关的形象。
    防止变脸表情,首先要从心理上加以改良。要真诚天然,与人为善,一视同仁、表里如一,不能势利,不抖机警。俗话说面由心生,你的变脸表情道出了你的扭曲性格,情感不真,笑得再灿烂也是假的,因为不是发自内心。不论你如何调动你的面部肌肉,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假装和不自然,都会影响我们与人的沟通和协调。真诚地看待所有的人,真善美的心坎可以通过表情得以表达,并能和所有的人沟通对话,是我们机关干部应该知道和具备的一种能力,让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开端,展示我们应有的表情吧。
    ▲6:为什么说机关里的误人子弟不亚于学校和社会?
有一个干部跟我说,司长让他写一个报告,但不告诉他怎么写。他试着写了,送给司长看,司长看了两眼,就说不行,让他重写,但不告诉他怎么写。他改了改再交上去,还说不行,还让重写。弄得这个干部实在没辙,索性连改都不改又交上去,这次司长啥也不说就通过了,让人啼笑皆非。
    机关里相似的现象时有能见。司处长交待任务不清楚,重要的问题也不组织讨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者说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弄得下属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当领导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着部下迷惑迷茫还沾沾自喜,真不知这样的领导是怎么想的。
    表面孤立地看,领导个人很能干,部下似乎都不行。但由于领导自己的主观专断又不帮不教,所以部下得不到指导和赞助,能力难以提高,领导自己也很累,还抱怨部下不得力。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些领导以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下属,不知道当领导的主要职责不是在于治理,而是要调动和发现部下的踊跃性和优势,引导部下自觉主动地施展主体作用做好工作。单单靠管理是管不好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才是主要的。
    一个青年干部,在一个部门好多年甚至十几年不先进,领导很少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一些青年干部不知不觉中就被延误了,不用很长时间,三五年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也是误人子弟。
    其切实机关里,误人子弟的现象很常见。许多人以为机关里都 是大人了,主要就是工作关系,完成任务就行,加上很忙,传帮带的意识淡漠。忘了在率领大家做好工作的同时,更要带好队伍,培养机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重事不重人,重应用轻培育,是这些年来机关广泛存在的不良作风。因为业务繁杂、任务沉重,以为完成任务为要,歧视了造就进步下属的综合才能和素质。
    由于我自己有切身材会,所以我在任司长之职期间,就注意把完成任务和促进干部成长联合起来。据说读写练是机关干部日常的基本功,我们的支部党建就辅助党员和干部在听说读写练的实际中提高和发展。
    听,带着青年干部学习深刻实际倾听百姓呼声,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说,开展我说时势我来主持让干部站着讲,多说多练;读,发展读讲一本书活动,让个人的学习结果大家共享,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的知名品牌活动,许多干部几十次受邀到各部委机关交流演讲;写,我让下属写东西的时候,都会和他们磋商,详细解释我的构思。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文章或报告,我们都群体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纸笔的年轻干部明确思路展示风采;练,我们主动支配干部深入基层练,把我们的外出演讲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及时激励表扬青年干部的优点和亮点,注重他们思想的提高,增进他们的成长和提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造诣不了你的部下,你也成就不到哪儿去。
    你心里装了多少人,你就是多少人的领导,这是决定你是否在机关里发展,能否当好领导的重要因素。
遴选绝杀,胜者为王,新仕途教育小军师遴选祝您金榜题名!老师用实战检验,效果用分数证明,品质用口碑铸造!助力您实现人生华丽一跃! 2018遴选笔试状元班、长线班,省市遴选专项班,遴选笔试面试一对一辅导正在招生,性价比最高的课程!助力您打通遴选考试上岸“最后一公里”!官方课程咨询QQ857118361。

遴选考试关注微信公众号:linxuanjiangtang 或搜索 遴选大讲堂,更多遴选资讯,更便捷的服务,为大家提供遴选招考、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全方位服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4-12-27 20:31 , Processed in 0.30471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