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卷云舒 于 2015-10-26 09:22 编辑
“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涉法涉诉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已成为人民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唯有更新想法和办法,以过硬的内力、强大的合力和非凡的魄力推进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和引导工作,方可立于公正之地。 主次兼顾夯内力。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必须是“十个指头弹钢琴”,分清重点,主次兼顾。将从严管理作为源头工程。法院的中心任务决定了涉法涉诉网络舆情的绝大多数是围绕案件进行的。要紧扣案件办理效果,狠抓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内务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网络舆情的产生。将司法公开作为重点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司法公开的三大平台建设,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运用好网络、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系统等科技手段,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竭力压降潜规则的运行空间,并避免社会公众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质疑。将高效应对作为保障工程。网络舆情应对最忌“鸵鸟心态”。法院党组必须将此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完善硬件配备、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建章立制,以达到不仅能够“惊涛骇浪从容度”,更要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内外联动聚合力。“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网络舆情应对当充分利用好一切有利因素,汇聚起强大正能量。内部信息互通。除安排专人负责舆情监控外,还应调动起全院干警的积极性,发挥人人皆是信息员的作用,第一时间收集信息。尤其对某些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敏感案件,更应注重部门的衔接和合作,密切关注舆情进展,还要在关键时间节点制定出详细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纵横两向联动。横向上,要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强化与公安、宣传部门的沟通;纵向上,上下级法院要实现科技、信息、经验等的互享互通,从而在有效联动中产生“1+1>2”的效果。新旧载体并用。既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也要娴熟应用论坛、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将久久为功的司法宣传与关键时刻的解释引导有机融合,传递好声音,唱响主旋律。 宽猛结合显魄力。要勤于摸索前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面对网络舆情,法院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吸取相关教训,查找不足,弥补漏洞,推动形成舆情应对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要善于正名维权。网络舆情的内容是复杂的,但在性质上,如果出现肆意侮辱诋毁法官或者造谣抹黑法院等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要会同有关部门,查明幕后推手,加大制裁力度,发布权威结论,依法保护法官合法权益,彰显司法公信力,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要勇于铁腕问责。对于网络舆情中属实或者合理的内容。必须直面所揭露的问题,以知耻后勇的心态和刮骨疗毒的行动,对有问题的案件和人员,该改正的就得改正,该问责的就得问责,给全社会一个客观而满意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