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须带“真心、真情、真诚、真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清代郑板桥当知县时对民生的感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对人民的关爱;“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这是无数党员干部总结出的箴言。走基层活动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在于让党员干部走进群众之中,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央视的这句公益广告语,传递的是我们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一种方法。走基层,要的就是党员干部走入基层,走入民家,在“炕头上”听民意、在“田埂上”解民忧、在“小路边”惠民生。党员干部走基层一定要做到“四真”—即真心、真情、真诚、真干,唯有此,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带着“真心”走进群众,才能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古人云“民意大如天”,走基层就是要与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打交道。党员干部走基层、听民意要避免走形式,不能走马观花、轿车来轿车去,要从实际出发,走到最苦、最急、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直接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与老百姓聊一聊,交谈中多用“土语”、多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做到“入乡随俗”,用最“纯洁”、最朴实的话语来倾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掌握到群众的“呼声”,了解最真实的村情民意。唯有始终对群众抱有深情真心,真正沉到基层,融入民家,与群众多走动、多交往,真心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把群众的智慧、想法、疑惑、顾虑“了如指掌”;唯有带着真心才会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的困难格外的关心,对群众的要求格外的上心,对解决群众的问题格外的用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情、晓民意、察实情、办实事。 怀揣“真情”关爱群众,才能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真情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黏合剂”,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催化剂”。“百姓心中有杆秤”,人民群众看党员干部是不是执政为民,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最直接的就是从他们有没有真情来判断。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鱼水之情,就要句句说百姓的话、事事为百姓的事、处处解百姓的难,以实际行动回报百姓、热心惠及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党员干部走基层,就是要帮助困难的村(社区)、困难的群众解决一些所谓的“小事”、“琐事”。事实上,能否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小事”,考量的是党员干部是否坚持群众观点,是否对群众有真挚的感情。走基层就是要党员干部以情感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视群众为“家人”,把群众需要的“琐事”“小事”办好,把这些生活中所谓的“小事”解决了,对群众无异于“雪中送炭”,这不仅能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也是走基层活动的落脚点。 抱着“真诚”对待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不仅有高山、险滩、急流,还有柴米油盐醋、衣食住行学;不仅有困难,而且有太多、太现实、太急迫的困难和问题。正因为这些,党员干部走基层就要抱着真诚的心去“认真”走。走基层的基本方法就是党员干部要走到群众中去,得到群众的信任,这就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要以诚恳的态度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必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摆一摆”,多到群众家里去“看一看”,多到田间地头去“走一走”;要以真诚的话语感动人,少听奉承话、吹捧话,多听真话、实话、牢骚话,少说官话、空话,多说通俗话、土话、掏心窝子的话;要以诚信办事不开空头支票,答应群众要办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办好。只有真诚,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讲求“真干”帮助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走基层是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但干部们不能一“走”了之,“走”是为了找问题,而“走出”问题之后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才是目的。党员干部走基层需要认认真真的走、干些实事,这就取决于参与走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否对群众有真心、真情、真诚,还取决于是否为帮助群众而真干。干部走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必须秉持务实作风,带着真感情、带着责任,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真正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干部唯有接地气、解民忧、促发展,坚持群众问题在一线解决,才能换来干群“心连心”、零距离,只有弯下身才能赢得“鱼水情”。只有少讲“排场”、多干“实事”,真正到基层解民忧,真诚把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走基层不是搞花架子,需要“真走、深走、长走”,需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走下去、融进去,又要全心全意沉下去、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真正为基层找路子、谋发展、解难事,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