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征意见应是政府决策的规定动作
武西奇 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据1月23日央视) 众所周知,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其内容都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未来走向。将它们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其用意就是使《报告》和《纲要(草案)》更好地顺应发展规律,真正地反映群众期盼。 政府制定的政策符不符合实际、贴没贴近群众,绝不是决策失不失误的小问题,而是一件关乎一地健康发展、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情。因此,在政策出台之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的意见,无疑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规定动作。 揆诸现实,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在他们看来,我的地盘当然由我说了算,政府怎么定下面就该怎么干,向基层征求意见完全没有必要。定政策漠视民意,作决策不接地气,那出力不讨好甚至好心办坏事,也许就是政府必须要面对的尴尬了。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改革向全面深化迈进,如何实现经济跨入中高端水平,如何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短板,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等等,是各级政府必须如期完成的改革发展任务。 当前,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语境下,政府制定政策时切不可拍脑袋一言堂,而应该深入基层问政于民。主动向群众征询改革之计、发展之策,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准执政方向,从群众的诉求里校正为民坐标,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基层是实践的前沿,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政府的决策有没有水土不服,能不能结出惠民正果,基层群众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谁要是不承认这一点,不屑向基层群众求教学习,抛开无知不说,单是所作的决策也必将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