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聚焦 | 10位县委书记畅谈社会治理,发言各有千秋!(全文汇总)】小军师遴选...

[复制链接]

400

主题

400

帖子

1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6:5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推荐的是,江苏省委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主题举办第六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讲话汇编。


省委书记李强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要回答好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的问题,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从单纯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主要依靠党委政府向开放共治转变。


李强还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目标,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细而又细。






射阳县、南通市崇川区、太仓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南京市栖霞区、无锡市锡山区、泰兴市、常州市钟楼区、徐州市铜山区、连云港市赣榆区的10名县(市、区)委书记在工作讲坛上作了交流发言。


发言全文如下:






“100”去“1”等于“0”
盐城市射阳县委书记 戴荣江


射阳素有“鹤乡”美誉,曾经处于盐城第一方阵。但一度时期化工厂爆炸、信访人自焚、多名领导干部被查处,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经济跌入谷底。经过这几年的强力治理,射阳已从过去的全省信访管理重点县成为信访工作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得盐城市综合考核先进奖,今年上半年获苏北唯一的省财政考核一等奖。来之不易的深刻变化,让我深切感到,稳定与发展是1和100的关系,“1”没有了,一切都为“0”。具体汇报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矛盾再多不可怕,怕的是没把群众放心上,直面问题才能减少信访存量。我初到射阳时,一天要处理上百件信访,反映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些还是一二十年前发生的,信访人动不动就跑北京上南京。积累下来的信访有2600多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信访问题?乱作为使问题成堆,不作为使成堆问题越积越多。我感到,拖不是办法,躲更不是办法,唯有走进群众心坎,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再难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从改进干部作风抓起,下决心整治为官不为、玩小圈子、当老好人等“五种不良习气”,有力地解决了原先乱作为、后来不作为的问题,推动“一岗双责”真落地。强化一把手抓信访的责任,建立四项机制(动态台帐、网格管理、应急处置、舆情管控),做到存量 “日销号”、积案 “周周清”,每天汇总研判信访问题,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每周六上午会办涉稳工作,积案化解率达94.5%。常态化开展信访稳定、安全环保等“六项排查”,近三年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涉稳事件。我们的涉稳群体采用“一人一策”化解矛盾的做法,受到省大排查、大整治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汇报的第二点体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不行,治标只能管眼前,源头治理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2014年初,射阳一家银行发生异常集中取款事件,影响之大,波及之广,关注程度高。虽然事态很快平息,但认真反思,表象上看是储户盲信谣言,根子是民间金融秩序混乱,群众对政府缺乏信任。我来射阳工作后,摆在面前最大的社会隐患是,面上416家涉金类非金融组织和巨额的政府高息社会融资,随时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整顿民间金融秩序刻不容缓。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判,过细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严格依法整治、分类规范处置,宁乱自己、不乱上级,一个一个“骨头”啃,先后拆牌关停389家涉金类非金融组织。虽然涉及数万户群众几十亿元资金,但没有发生一起去市以上集访。保留了27家,审批合规、监管严格、质态良好。同时创新激活资产、资源、资本方式,壮大县本级经济实力,至去年底已全部清退了政府社会融资,金融生态由此明显改善,11家县外银行先后来我县开设窗口、新设支行,远景海上风电及其装备、上海题桥纺织等智能化程度高、投资体量大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要遏制信访增量,必须一手抓法治政府建设,一手抓全民思想教育。我们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等“四在先”工作机制,率先推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互联互通,去年以来征收搬迁12152户,没有发生一起强拆和集访。我们在强化全民法治教育的同时,大力宣传“6·23”抗灾和重建等党恩情深、干群情深的感人典型,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引导确立“射阳是我家,矛盾不出家,发展靠大家”的家园意识。春节前我到陈洋安置区慰问,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在乔迁的新房中挂起党旗、国旗,66岁被辞民师张大华拉住我的手说,真的没想到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再也不跑了。

汇报的第三点体会是,基层基础强了,群众满意度高了,稳定根基才能更加牢靠。我到海通镇射北村走访困难党员金秀兰,63岁的老人独自带着生病的儿媳艰难度日,当我揭开她家饭锅,发现午饭仅是南瓜汤,我心里十分难受,随即安排救助,并留下电话号码。我在反思,这两年我们专门出台“四个托底”救助政策,对困难家庭子女读书、患病就医、节日生活、住房保障都由县镇全额托底,县财政承担90%。为什么还有困难群众没能全覆盖托到位?我感到基层基础工作还不扎实。基层不强,上头白忙。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基层基础工作的“晴雨表”。我们坚持用群众满意度检验“大走访”活动实效,建立 “四个一”工作机制(一份家家到、期期访民意调查表、一张全覆盖责任网、一个督查评估体系、一套考核奖惩制度),带着问题下访、查找问题走访、解决问题回访,满意不满意,群众签下字。走访的27.1万户群众虽然满意度超过98%,但还有不少群众签下不满意。我们将不满意的3758户家庭作为工作重点,建立“1+1”党员干部包保联系责任制,逐户分析,分类解决,直至满意。基层组织强不强,关键在于领头羊。我们加大对村书记的激励力度,去年镇村换届时,高配7名村书记进入镇级班子,同时将村书记年报酬从三年前1.1万元逐年提高到现在的5.3万元,拿出其中的1.3万元专项用于群众满意度考核,同步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和回村大学生等充实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强村富民增和谐的作用,探索镇村债权债务打包处置办法,去年末基本完成村级化债,力争今年底镇级化债达70%。大力开展无访无诉镇村创建,推动止访止诉、化访化诉、少访少诉,直到无访无诉,真正让基层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这次讲坛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阅,更为我们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特别是李书记的讲话要求,自觉肩负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确保“两聚一高”新实践在射阳落地生根,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做实基层服务“四位一体”创新社会治理
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 吴旭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现在一个城市社区平均1平方公里上万居民,社区就十几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而我们却百呼不应。大家普遍感叹,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不灵了。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常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首先,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务岗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大走访”,走访入户全覆盖,服务群众解难事,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2009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06个社区实现600㎡以上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按“一校两厅四室”标准,配备60余项服务功能。从前年开始,建设2000㎡左右升级版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三是邻里街坊的组织要细而实。从2012年开始,着眼做细网格、做实居民小组,按每300户左右组建了邻里828个、沿街每300米左右建立了街坊208个,并以设一个服务处、配一名专职社工、组一个理事会、建一支服务队、拨一笔经费“五个一”的要求,做实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

(二)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72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9个部门143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环境满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

(三)做强志愿服务倡导德治。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倡导德治的主抓手。关键靠三方面支撑:一是靠社团支撑。2010年起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兴趣爱好、参与管理三大类社区社团建设,现已有社区社团2214个,志愿服务队伍3200支,注册志愿者15.5万人;开展千家社团服务万户居民活动,开发服务项目600余个,每年服务超20万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领。通过“一榜双评三讲”挖掘宣传身边典型,涌现出“孙爷爷谈心室”“巾帼挽霞”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三是靠激励推动。开展公益社团助力计划,每年区财政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提供2000多万元扶持;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实行公职人员志愿服务计时制。

(四)做精评议服务促进自治。把组织群众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作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内容。具体做到三个有:一是评议有团队。每个社区都组建群众评议团,既组织群众开展议事,又代表群众评价服务。今年以来就组织评议活动600余场次,议定社区民生实事480项、推举身边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议事有规章。制订群众评议实施细则,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群众点单-邻里议单-干部领单-社区评单-公示晒单“五单”法,每年在社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多个。三是结果有运用。把群众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以及下沉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群众认可度高的17名社区书记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

2016年8月李书记来到我区社区视察指导,循循告诫我们,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在基层、根基扎在基层。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李书记的殷切要求,更是实现社会良治的根本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从“对手”多到“帮手”多。全覆盖的邻里街坊组织增强了群众基础,上千个社区社团成为团结带领群众的纽带。近五年,我们开展群众全程参与的阳光征收,拆迁房屋800多万㎡,动迁居民近2万户、非居5600余家。拆迁量成倍增加,但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却下降35%。

二是从“被动”多到“主动”多。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动“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区作为全市的主考点,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等测评得分不断提高,名列全省前茅,这主要源自邻里街坊、志愿社团及十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

三是从“看法”多到“办法”多。通过群众议事把各方的意见转化成解决的方案。最近三年,实施22个老小区1200多幢楼宇综合改造,拆除违建100多万㎡,关停全部24家化工企业、47家印染企业和23家养殖场,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发生在基层的这些变化,将激励我们继续把社会治理创新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深化“政社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苏州市太仓市委书记 沈觅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现在一个城市社区平均1平方公里上万居民,社区就十几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而我们却百呼不应。大家普遍感叹,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不灵了。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常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首先,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务岗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大走访”,走访入户全覆盖,服务群众解难事,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2009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06个社区实现600㎡以上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按“一校两厅四室”标准,配备60余项服务功能。从前年开始,建设2000㎡左右升级版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三是邻里街坊的组织要细而实。从2012年开始,着眼做细网格、做实居民小组,按每300户左右组建了邻里828个、沿街每300米左右建立了街坊208个,并以设一个服务处、配一名专职社工、组一个理事会、建一支服务队、拨一笔经费“五个一”的要求,做实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

(二)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72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9个部门143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环境满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

(三)做强志愿服务倡导德治。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倡导德治的主抓手。关键靠三方面支撑:一是靠社团支撑。2010年起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兴趣爱好、参与管理三大类社区社团建设,现已有社区社团2214个,志愿服务队伍3200支,注册志愿者15.5万人;开展千家社团服务万户居民活动,开发服务项目600余个,每年服务超20万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领。通过“一榜双评三讲”挖掘宣传身边典型,涌现出“孙爷爷谈心室”“巾帼挽霞”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三是靠激励推动。开展公益社团助力计划,每年区财政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提供2000多万元扶持;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实行公职人员志愿服务计时制。

(四)做精评议服务促进自治。把组织群众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作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内容。具体做到三个有:一是评议有团队。每个社区都组建群众评议团,既组织群众开展议事,又代表群众评价服务。今年以来就组织评议活动600余场次,议定社区民生实事480项、推举身边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议事有规章。制订群众评议实施细则,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群众点单-邻里议单-干部领单-社区评单-公示晒单“五单”法,每年在社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多个。三是结果有运用。把群众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以及下沉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群众认可度高的17名社区书记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

2016年8月李书记来到我区社区视察指导,循循告诫我们,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在基层、根基扎在基层。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李书记的殷切要求,更是实现社会良治的根本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从“对手”多到“帮手”多。全覆盖的邻里街坊组织增强了群众基础,上千个社区社团成为团结带领群众的纽带。近五年,我们开展群众全程参与的阳光征收,拆迁房屋800多万㎡,动迁居民近2万户、非居5600余家。拆迁量成倍增加,但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却下降35%。

二是从“被动”多到“主动”多。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动“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区作为全市的主考点,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等测评得分不断提高,名列全省前茅,这主要源自邻里街坊、志愿社团及十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

三是从“看法”多到“办法”多。通过群众议事把各方的意见转化成解决的方案。最近三年,实施22个老小区1200多幢楼宇综合改造,拆除违建100多万㎡,关停全部24家化工企业、47家印染企业和23家养殖场,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发生在基层的这些变化,将激励我们继续把社会治理创新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深化“两网”融合 创新社会治理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 仲凤笔
清江浦区是目前全省最年轻的一个区,去年10月份由淮安的两个主城区清河清浦两区合并而成,得名于1415年开埠的清江浦。针对主城区人员场所密集、社会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的实际,我们按照“功在基层、功在基础、功在平时、久久为功”的要求,大处着眼抓谋划、小处着力抓关键,在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前些年,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将全区划分成679个网格,把人、事、地、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服务管理体系。两区合并后,我们全力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区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到楼栋里,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为了提升网格的服务能力,我们配备了专职网格长、网格员,推动在职党员回社区、进网格、亮身份,并整合“五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支规模达2万余人的网格服务团队。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专职网格员按照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要求,做到“早碰头、日双巡”,常态化地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网格服务团队其他成员结合岗位特点、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效地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府前街道刑释人员刘某,无房无业、悲观厌世,扬言报复社会。网格员获知这个信息后,立即会同网格服务团队加强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创造条件协调解决实物配租房,并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帮他实现自主创业,现在刘某生活安定,已融入了社会。几年来,网格中先后涌现出老赵调解室、钱大姐工作室等一批服务典型,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全区呈现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的“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

二是以“小信息”汇成“大数据”。如果说社区网格化抓住了点,那么信息化就把点串成了面。网格每年收集到的信息有20余万条,如何甄别、分析、有效运用好这些信息,是提高网格治理实效的关键一环。我们组建了全省首家区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率先开发了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了信息采集、综合研判、网上交办、结果反馈的工作机制。现在,我们已将各类基础信息、社会治理条线部门信息、重点管控人员信息全部整合到系统中,并依托手机终端实行动态管理,几年来积累了百余万条的信息,为综合研判、快速反应提供了有力的“大数据”支撑。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网格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录入系统,由治理中心分类交办处置,确保矛盾隐患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前阶段,针对多个网格反映燃气安全隐患多、燃气事故频发的情况,我们迅速组织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收缴、查扣钢瓶300余只,取缔违规餐饮经营场所167家、责令关停20家,对拒不停业整改的3家单位负责人实施了行政拘留,较好地遏制了这一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大数据”的充分应用,不仅提高了问题处置的效率,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年初,我们结合大走访活动,在全区开展了“矛盾化解年”工作,从网格排查的3000余件矛盾纠纷中,筛选出102件突出问题,逐一包案、逐一化解,目前已成功化解了47件。近期,我们对“大数据”反映较多的城乡居民因病致贫现象,深入调研、专题会办,制定出台了因病致贫家庭救助政策,通过设立救助基金、明确救助办法,精准解决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难题。

三是以“小气候”优化“大环境”。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心城区80%的群众信访和投诉与小区管理有关。如果把小区的“小气候”营造好,就能从源头上控制矛盾问题的发生。石塔湖小区是一个集国有改制企业宿舍、商品房、自建房为一体的老旧小区,过去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大,物业费收缴率不到30%,每年治安案件平均达30多起。去年,在社区党委的支持推动下,该小区重新选举产生了以党员为骨干的业委会,通过实行物业公司选聘、物业费缴纳、业委会收支“三个公开”等多项创新举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治安实现“零发案”、95%以上的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群众的“差评”变成了“点赞”。我们把小区治理作为“两网”深度融合的着力点,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支持社区“两委”干部、小区支部书记、社区老党员按程序竞选业委会主任、参与业委会管理,全面提升小区治理的成效。我们专门成立了小区治理指挥部,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和“先自治、后整治、再长治”的思路,选择82个小区先行试点,明确了小区硬件整治标准和星级考评办法,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区642个小区的治理任务,以小区治理大成效推动社会环境大提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清江浦区成立之后,我们仅用100天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干部队伍、机构场所、体制机制的整合,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轨、入轨的工作,各项事业转入加力、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取得了区划调整稳妥推进、经济发展平稳运行、社会大局稳定可控的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根基不动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李书记本次会议讲话精神,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迈上新台阶,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落实“两聚一高”、推动清江浦科学跨越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加快三化融合 促进协同共治
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邢正军


栖霞区由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个板块构成。行政区建有530多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集聚了20万拆迁人员,有172个老旧小区和厂居小区。开发区落户数千家企业,产业工人超过10万人,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学城有12所高校、20万师生。全区社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始终突出问题、需求、目标三大导向,加快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三化融合,形成了以“网格治理、网络应用、综合执法、全科服务、协同共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体系。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在解决现实难题中改革治理体制。早在七年前仙林街道就率先在全区试点网格化治理,起初以城管为重点,后来逐步拓展,从网格化向“网格化+”转变,将辖区内人、物、地、组织等全部纳入。2012年在全区推开,2015年网格化治理成为省级标准,全区通过织密三级网格,形成扁平化架构,实行精细化治理。比如,前几年,大学城黑车猖獗,由于治理区域大、执法力量少,黑车整治一度陷入打“游击战”、玩“捉迷藏”的状态,最多时达1000多辆,严重影响师生出行安全。网格化治理力量壮大后,我们整合执法与网格人员,实行信息互通联动,采取联合快速处置,再加上开通公交微循环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年隐患。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我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把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村,打破属地化办理限制,把60多项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我们推行不见面审批、全科服务,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台电脑、一名全科社工即可办理或代办、陪办50多项公共服务,全科服务形成国家级标准。以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为例,过去平均要10个工作日,现在30分钟就能现场领照或不见面快递送达。栖霞地域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东西相距40多公里,各部门执法力量面对如此宽广的区域,总感到捉襟见肘。比如说:我区农业局渔政执法人员才两个人,接到远郊龙潭某河道违法电鱼的举报,开车几十公里赶过去,电鱼人早就拎着鱼跑了。这样的案例在基层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改革执法体制,将区级相关执法力量和1300多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派街道,组建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有效解决了街道“看得到管不到”、部门“管得到看不到”的执法难题,实践中,95%以上的违法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区的城市管理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六城区第一,综合执法改革今年在全市推广。在基层,社区与物业、业委会之间,遇到问题发生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改革社区组织架构,让部分物业公司、业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合力。据南京大学民调显示,遇到问题先找社区的比例在我区达52%,高出全国五个同类抽调城市16个百分点。

二、突出需求导向,坚持在满足群众需求中创新治理方式。安居乐业是群众的最大需求。我们对无人管的老旧小区、厂居小区进行兜底托管,实现各类小区物业全覆盖,实行星级物业评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物管水平提升。在全区设置了3200多名小区楼栋长、单元长、楼层长,把每一名楼栋长打造成一根桩,每一名单元长和楼层长打造成一根钉,通过实施“桩钉”工程,筑牢治安屏障。迈皋桥街道成功摘掉“全省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的帽子。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的治理,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环保信访投诉近三年降幅达44%,今年侵财性案件万人发案率六城区最低,公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9%上升到96%。连续七年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化解积案152件。比如,八卦洲街道的八卦花园社区产权证办理问题,涉及1800多户5000多人,因相关手续不全,13年未能解决,堵桥、堵路、堵门都发生过。我们专门成立工作组,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连续两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化解。扩大群众就业,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我们从就业培训、鼓励创业、扶持重点群体入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引进省市名校打造教育共同体,提高办学质量,全区小升初本地生源外出择校率由五年前的25%下降到现在的6.9%。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院府合作医改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甲医院100元的专家号在栖霞只需9.8元,栖霞医院成功升级为二甲医院,群众首选就医的比重超过60%,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服务,院府合作去年在全省推广。

三、突出目标导向,坚持在扩大公众参与中实现协同共治。我们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将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全部纳入,建立掌上社区,在9个街道全面推行,并与三级网格嫁接,形成“网络+网格”模式,通过线上发声、线下解决,激发居民主动参与。比如,龙潭街道龙潭村一个孩子生重病,家里缺钱就医,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发出资助倡议,一天不到筹集资助款12万余元。推动大走访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与网格治理和掌上社区衔接,全区3280多名党员干部全部下到网格,掌上社区反映的问题全部纳入大走访,目前收集问题1.3万个,解决率超过90%。整合掌上社区、大走访平台、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与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将区内5500余路视频监控接入,实现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互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成立区级平安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协会,全区注册志愿者达14.3万,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0%,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喻小萍、燕子矶街道平安志愿者协会等优秀代表,以及姚坊门居家养老“时间银行”等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从2013年开始,我们借鉴招商模式,开创“社会组织与社区服务洽谈会”,至今连办五届,与300多个社会组织签订470个公益项目,涉及资金3500万,万人拥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全市第一。我区以三化融合为主体内容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成国家标准。

栖霞社会治理的轨迹,是试点开路、总结提升、持续创新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社会化为支撑,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技术运用,注重联动融合,不断促进社会协同共治,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呼应群众诉求加强源头治 促进和谐稳定
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 陆志坚
多年来,我区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精神并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领域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的社会矛盾大多源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此,我们围绕真正搞清楚“四个什么”,呼应群众诉求,加强源头治理,促进和谐稳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会和做法是:

一、必须找准支点,搞清楚人民群众“信什么”。实践不断地告诉我们,在加强源头治理、化解重大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信任是撬动群众对我们工作理解、支持和配合的有力支点。群众信“说”更信“做”,对待群众,“说的多不如做的多”,“说的快不如做的快”,“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去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区与兄弟单位一起展开了自2011年“5.27”重大群体性事件以来停工已达5年多的“锡东垃圾电厂”复工的群众认同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面对周边村民的强烈疑惑、面对部分群众的对立情绪、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面对“5.27”事件的深刻教训、面对国内同类电厂的严峻形势、面对无成功先例可循的客观现实,怎么办?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基于平时工作的经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取得群众信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呢?我们首先根据平时掌握的群众诉求,全面系统地考虑好应该为群众做什么,并且细化路径设计,确保从操作层面可以做到位,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渠道,把握不同的节奏,反复、耐心地向群众去“说”,让群众有一个接收信息、消化信息、反馈信息、相信信息的认知过程。具体而言,从工作的逻辑上做到信守历史承诺,说到坚决做到;从工作的理念上做到站在法理的制高点,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站在标准的制高点;从工作的立点上做到对群众将心比心、发自内心、一片爱心、无愧于心;在呼应群众诉求上做到坚持标准、确保达标,科普考察、消除疑虑,兼顾诉求、扩大防护,体现共享、全力惠民。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电厂复工认同工作在前期就较好地取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了正式展开工作后一天内认同率超过75%,两天内超过90%,最终认同率达到99.7%的良好成效,为锡东垃圾电厂顺利复工和投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必须聚焦痛点,搞清楚人民群众“怕什么”。在多年来走访群众的过程中,曾多次和群众聊起“怕什么”的话题,不少群众直言,最怕生病,尤其怕生大病。普通群众家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容易因病致贫,也很可能陷入深度贫困的境地。这些群众大多生活在“贫困线”,甚至是挣扎在“生死线”,客观上已经成为全区最弱势的群体,因病致贫已经成为群众生活中的痛点。为此,早在2009年,我区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对深度贫困家庭救助工作提出了“病者”保医疗、保生活,“学者”保学业、促就业的目标要求,力求让深度贫困家庭生活有保障、精神有依托、家庭有希望。至目前,我区已建立总额达4.5亿元的特困帮扶基金,从机制上保证了救助资金的固定来源。开展深度贫困救助以来,全区累计为6400余户次深度贫困家庭发放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去年单户最高救助金额达到20万元。同时,为从根本上帮助特困家庭脱困,我们建立了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及孤儿就学就业数据库和爱心企业数据库,对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就学就业帮扶,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目前,加入区爱心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获得就业帮扶的应届生达到85人,深度贫困家庭子女无一人因上学费用问题而辍学。

三、必须关注热点,搞清楚人民群众“怨什么”。机关效能作风上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现象以及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是群众感觉最直接、感受最强烈、埋怨最多甚至是怨恨最深的热点问题。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极少数的和苗头性的,但是如果不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必然会积累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成为社会和谐的隐患。为此,我们大力整治“中梗阻”,建立健全问题的发现机制、查核机制、问责机制和长效机制,近两年共对15人实施了效能责任追究。积极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涉农资金、征地拆迁等方面,全力查处“微腐败”,去年以来全区立案查处“苍蝇式”腐败21人。通过持续整治,机关干部的作风更加好了,基层干部队伍的风气更加正了,群众的怨气越来越少了、心气也越来越顺了。

四、必须抓住重点,搞清楚人民群众“盼什么”。只有搞清楚人民群众“盼什么”,才能在源头上理清楚应该为人民群众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最大最多的盼望,就是过上美好的生活。就一个区来讲,如果全区群众总体上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那么基本就能从社会治理的源头上奠定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年的工作中特别是这次大走访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起码应该是:工作好、收入好、身体好、住房好、医疗好、教育好、环境好、保障好、秩序好。多年来,我们顺应群众期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取得了务实成效。2010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0.3万人,扶持自主创业93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4.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和11.3%;累计建成各类城乡道路300余公里、建成安置房近700万平方米;累计新建改建医疗卫生机构10余家,总投资达14亿元,按照“1+N”模式组建的医联体正式成立;累计新建改建学校和幼儿园30余所,总投资达18亿元,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累计整治区镇村三级河道700余条,全区1371个村庄整治实现全覆盖;连续七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特别是省委李书记的讲话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加努力地解决民生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泰州市泰兴市委书记 张育林


泰兴是全国有名的黄桥革命老区,当年的一首“黄桥烧饼歌”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依靠群众打赢黄桥决战的制胜之道,唱出了几十年来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唱出了老区人民坚韧不拔、克难奋进的坚强意志。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大力弘扬群众工作的光荣传统,全力打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黄桥战役”,为增进老区人民生活福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县(市)。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千难万难,群众参与就不难。我市宣堡镇郭寨村曾经缠访闹访不断,四年换了三任书记。我们到郭寨村进行驻点调研,发现这个村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面广量大的群众工作仅靠几个村干部来做,很多矛盾既发现不了,也不能及时解决。为此,我们探索实施了发动群众参与、依靠群众管理的中心户长模式,推选出16名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个人威信高的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每人联系30~40户。由于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又信得过,大量的矛盾得到了及时发现、就地化解。目前,郭寨村已创成国家级生态村,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文明村和最美乡村。我们及时推广这一做法,使我市无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等“六无村”比例稳定保持在70%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综治中心,把全市划分为6050个网格,明确1500多名楼栋长、7300多名网格员,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2016年,我市进京、去省上访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3%、15%。社会组织也是社会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市全国人大代表、江平路邮政支局局长何健忠,几十年如一日服务基层群众,还成立何健忠志愿服务社,带出5900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百姓身边,打造了“预防邮路平安行”这个社会治理品牌,最高检和国家邮政总局在泰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技术手段多么先进,恪守群众观念的立场千万不能变,发动群众参与的理念千万不能丢。走进群众,办法无穷;依靠群众,力量无穷。目前,我市正在泰州市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双百攻坚”行动,通过司法调解、群众评议、律师援助、结果公开的“12348”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的作用。半年来,我市49件信访积案已成功化解办结43件。

二、千事万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急迫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就解决什么问题,是我们多年来确保群众工作推得开、抓得牢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古溪镇常桥村是我市传统的养殖大村,养殖户要发展,村民要环境,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我在大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感觉到这不是一件小事。泰兴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畜禽养殖是老区群众致富的传统项目之一。如何做到既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又营造宜居的好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必答题。带着这个课题,我到常桥村与群众一起想办法、找对策,最终采取“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养殖户安心了,群众满意了,久违的安定和谐又回到了常桥村,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肯定和推广。今年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263”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在全市推开,到年底将全面完成18个规模养殖村的集中整治。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政治责任、问题导向、善做善成”三个关键词,市乡村三级共排出了3826个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发展大局的问题,敲定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签订军令状,挂图作战、全程跟踪、对标销号,解决率已达97.3%。其中,卫生室和居家养老进村部、基本医疗保险精准扶贫、重度失能农村五保老人护理补贴等一批重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少老百姓感慨地说,想不到党委政府实打实、硬碰硬,这么快就解决了我们的“心头病”。老百姓的夸奖,对我们是最大的鞭策。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只要是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努力让老百姓的腰包一年更比一年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三、千访万访,常态长效是良方。做好群众工作,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一阵风”,最害怕的是“三板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工作指向,着力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构建上持续发力,确保党员干部常访基层、常下基层、常在基层,激发了群众工作的持久活力。我们先后组建五批群众工作团,结合下派“第一书记”,累计派出671人次驻村工作,真正变“常访”为“常驻”,这一做法被评为全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案例。去年12月以来,我们按照泰州市委的统一部署,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过程中,组建“巡回接访团”,由市分管负责人任团长,邀请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律师参加,每月到乡镇园区一线开展一轮巡回接访工作。我们还硬性规定2300多名机关党员必须回居住社区报到,深入开展“六带头”活动,带头亮身份、做义工、树新风,每季度都由社区组织群众打分评议,推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真正沉下去、深下去。不少机关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不访不知道,一访吓一跳。过去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全是困难,现在深入群众得到的全是办法。大走访常走访,不仅走出了真情走出了信心,而且走出了思路走出了干劲。实践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打好“两聚一高”主攻仗,首先必须打好群众工作主动仗。我们必须眼睛向下、脚步朝下、身子扑下,始终走在“进村赶考”的路上,赢得群众工作的主动权,厚植跨越赶超的新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和省委李书记到泰兴调研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持续深化“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集中精力组织“百日攻坚”行动,以“两聚一高”新成效、安定和谐好局面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道德讲堂小支点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大格局
常州市钟楼区委书记 赵正斌
道德讲堂,2009年发端于常州市钟楼区,最早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道德故事会”“青松书场”演变而来。目前,遍布城乡的180个道德讲堂已经全面融入钟楼人的日常生活,“德润钟楼”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道绚丽风景。作为区委书记,我切身感到,讲堂虽小,但意义大;支点虽小,但格局大。工作体会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带着责任讲,让社会治理更有力度

我们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突破口,让职业道德率先进入道德讲堂,倡导优良行风,引导广大企业见贤思齐,主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双桂坊是常州市中心一条专营特色小吃的美食街,短短100米,50多家商户,900余张座位,年均客流量500万人次以上,走出了“麻糕哥”“牛杯杯”等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吃大咖,央视、新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双桂坊为什么这么火?常州人都知道,双桂坊道德讲堂率先提出“以道德立身、凭良心经营、靠诚信兴业”理念,形成了“三不六统一”管理模式,这才成为百姓放心消费的天堂。中央文明办、国家商务部对此高度认可,专门在企业召开“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全国现场会。我在工作调研中强调,双桂坊“舌尖上的诚信”体现的不仅是餐饮行业的道德自律,更是企业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推动社会治理的新探索,要上升到制定标准,复制到更多场所,扩展到其他行业,营造行行讲诚信、人人守信誉的良好环境。目前,双桂坊承担着省“美食街服务标准”的制订工作。

第二点:带着情怀讲,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在钟楼道德讲堂,“最美小巷总理”许巧珍的故事广为传颂、经久不衰。2016年7月李强书记在云山诗意社区考察道德讲堂时,现场讲述的就是许巧珍的故事。许巧珍年轻时是一名纺织女工,50年代就被评为全国劳模,先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94年退休后担任东头村社区书记,一干就是21年,直到2015年3月因病去世。期间她把所有工资收入都用于扶贫帮困,获得“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我上任区委书记后,工作的第一站就是选择到许巧珍工作室学习。面对先进典型,我反复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在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多个阶段始终保持旺盛激情和进取精神,答案就是强烈的为民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先进典型的感召下,我区社工新秀迭起,品牌众多,探索出和谐物管“三合一”工作室、智慧社区手机APP等新载体,化解了不少诸如乱停车、毁绿种菜、拖欠物业费等基层治理难题。面对社区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工上班变坐班的情况,我们大力度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清理取消创建评比34项、纸质台账265本,推行网格化管理、社区事务准入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接触家长里短,送上温暖关爱,“书记下午茶”“流动办公桌”等暖心服务,为居民所点赞。

第三点:带着追求讲,让社会治理更有广度

道德讲堂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身边人讲身边事,在企业,优秀职工担任宣讲员现身说法,更受广大员工的欢迎。我区江苏洛克电气集团的高志结,是一名外来工,经过多年努力,成长为企业骨干,还被评为全国劳模。他的经历激励着一大批青年员工奋发学习,不断攀登,和谐的劳动关系让企业受益匪浅,该公司业绩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如今,道德讲堂已经成为钟楼广大企业化解劳资矛盾的“稳压器”,全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严重的欠薪欠保事件。近年来,我们借助道德讲堂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全国优秀社会组织常州义工联,通过道德讲堂发动志愿者开展大规模的公益活动,连续4年开展了“一袋牛奶的暴走”,已经成为常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转化为鲜活的道德实践,彰显了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广度。

第四点:带着初心讲,让社会治理更有高度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双创建设,新建了30多个众创空间,在把创新要素厚植于城市肌理的同时,探索出“众创+党建”新模式,最近,正在推动道德讲堂如何进入众创空间,让新社会阶层更加主动地融入园区、社区,相互传递正能量,参与社会大治理。我们按照省委、市委要求,精心筛选“大走访”“三大一实干”活动中发现的鲜活事例、先进典型,丰富讲堂内容,设置百姓议题,增加互动环节,引导居民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在去年巴西里约残奥会上,钟楼运动员周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勇夺两枚金牌。十多年前,周聪是一名泳坛新秀,曾获全国冠军,后因车祸致残。他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病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另一条泳道上实现了当初的梦想。道德讲堂把他的故事传播到了街头巷尾,一时间,青年党员周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广为传颂。我们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周聪自强之家”基层党建基地,在今年“七一”前夕,全区干部参加了以道德讲堂方式组织的周聪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此激励钟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强化预测预警预防 下好维护稳定先手棋
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 王维峰
铜山地处四省交界,环绕徐州主城区,社情民情复杂,正处在城市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极易发生影响稳定事件。去年,我刚到铜山工作,就发生了一起群众到区政府集访的事件。事件起因是一个在建小区的开发商发生意外,资金链断裂,建设停工,部分业主担心不能按期拿房,到政府讨要说法。虽然事件随后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但事情暴露的许多问题值得深刻反思:为什么没有预测到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后的连锁反应?为什么没有事先得到人员集聚的预警信息?为什么没有形成化解矛盾的预防措施?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更大力度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工作,下好维护稳定先手棋,掌握社会治理主动权。

一、第一关口排查预测,矛盾信息早掌握。去年8月,我区詹湖村一位信息员发现,该村种植的水稻抽穗率偏低,村民怀疑种子有问题,有串联迹象。这位信息员及时把情况反映上来,我们预测可能要发生集访事件,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到现场解决问题,村民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在预测掌握社会矛盾信息中,我们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排查工作。一是制度化开展日常排查调解。依托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整合村干部、片警、社工、调解员等4类专门力量和"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社会组织等3类社会力量开展日常排查。通过村级公道会、镇级听证会、区级联席会"三会联动",利用行政、社会、道德的力量多方调解。二是常态化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特殊群体、敏感时期常态开展针对性、拉网式的重点排查。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按照市"四项督查"要求,逐项梳理解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药品食品安全、信访稳定等重点排查发现的问题。三是专业化开展问题排查化解。对交通、医患等专业疑难问题,由专业人员参与排查,成立了12个专业调处委员会,组建了律师、行业专家等第三方参与的"专家库",构建起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我们感到,对潜在的风险点,只要我们及时掌握、预测到位、跟上解决,小事情就不容易变成大矛盾,个别问题就不容易酿成群体事件。

二、第一时间研判预警,风险隐患严管控。去年10月,我区一大型商业中心开业在即,多方预警获悉,其他地方同一家商业中心的近百名业主因商业纠纷,约定在活动现场闹事,我们当即成立了应急工作班子,提前联动处置,避免了一起公共安全事故。在及时研判预警、有效管控矛盾风险上,我们主要采用了"日周月"分析研判机制。一日一碰头,每天综治部门组织召开会议,梳理掌握的矛盾纠纷和涉稳动态信息,对《平安稳定信息专报》我每天必看,重要预警信息及时安排。一周一调度,每周区分管负责人调度条线重大矛盾纠纷和重要涉稳问题,落实包案化解责任制。今年以来,区四套班子包案化解了495个信访及涉稳问题。一月一研判,每月对社会稳定、治安、公共安全等动态信息深度研判预警。去年下半年,我们发现涉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较为突出。经过调研,出台了新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促进了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认为,当前社会矛盾风险点多、燃点低,必须高度警醒,用"放大镜"审视每个苗头、用"显微镜"观察每个征兆、用"望远镜"预警每个隐患,既要遏制"黑天鹅"事件,更要坚决防止"灰犀牛"事件的发生。

三、第一环节源头预防,维稳根基深扎牢。去年,我区托龙山社区实施棚户区改造,由于事前开展了周密细致的第三方稳评工作,两个月内488户居民、18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完毕,动迁过程"零冲突、零上访"。我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基石,以实施"四项工程"为抓手打牢维稳根基。一是实施"稳评工程"降风险。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全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围绕项目"邻避"问题,既把握"要不要干",又斟酌"能不能干",努力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二是实施"雪亮工程"强技防。加强技防村、小区建设,实现了城乡技防监控视频全覆盖、全联网、一体化运行,整合城乡各类管理数据,提升研判预警、应急指挥能力。这几年我区治安案件发案量年均降幅6%以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三是实施"接访工程"纾怨气。区镇村干部坚持"上班第一事,先办群众事",每天安排区四套班子成员轮流到区来访接待中心坐班接待、受理群众诉求,镇里书记、镇长每周一雷打不动接访下访,接访情况通过视频实时传到区里。今年全区进京赴省上访同比下降20%和65%。四是实施"实事工程"暖民心。今年重点做好农村道路"户户通"、村卫生室提档升级等50个实事项目,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道路和农村公交、改水等"六公六建"工程,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我们充分感受到,对群众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听真话、办真事,尊重群众意愿、理顺群众心气、解决群众困难、保障群众安全,才能从源头上守住维护社会稳定的防线。

安全稳定既不应是奢侈品,也要严防成为易碎品,应当是为群众提供的标配品。我们将按照李书记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的基础上,今年全力争创全国"长安杯",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真情解心结 以实招促和谐
连云港市赣榆区委书记 孙爱华
赣榆是江苏的“北大门”,因其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幅“微缩版的中国版图”。丰富的资源禀赋,造就了赣榆既有市民、农民,也有山民、渔民、盐民。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治理的差异化。面对诸多矛盾,我们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社会治理,以“解扣子”方法抓矛盾化解。今年以来,进京访、到省访数量同比下降33.7%和65.1%,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9.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上升到96.3%。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第一,进村头抓源头,派驻民情助理,变上访为下访。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弄清症结才能化解矛盾。今年初,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聚焦30个经济薄弱村、42个沿海渔业村、767家工业企业,梳理出贫困群众“六大类”需求,需要就地打工7719户、医疗救助7084户、助学贷款1887户、小额贷款6654户、改造房屋4547户、技能培训4501户,企业需求1695件。针对这些问题,区、镇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区34.8万户家庭开展家家到走访活动。为推进“大走访”活动由集中走访向常态走访延伸,我们选调优秀机关干部全覆盖到全区463个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推行“五五”民情工作法,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边缘地带、真空部位、薄弱环节、矛盾焦点”,做到“贫困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外来租房户、社区矫正对象、工矿企业”必到,“突发事件、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重点人头异常情况、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必报,动态掌握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推进工作阵地前移、管理重心下沉。为“发现在萌芽、处理在及时”布下“千里眼”“顺风耳”和社情民意“体温表”。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民情”APP,搭建民情收集、跟踪处理、结果反馈平台,把民情工作做实。

第二,建平台搭舞台,强化多元调处,变单打为混打。多用真情沟通,少用强制手段,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理念。我们高度重视多元化调处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访调结合、法调结合、纵横结合,织密“369”立体调解网,纵向建立以区级调处中心为龙头、以镇级调处中心为主干,以村级调解委为基础的3级调解平台,横向强化综治牵头、司法为主、公检法访6部门衔接联动,派驻调解工作室,全领域推动医患矛盾、交通事故、劳动争议、住宅建设等9个专业调解委员会,通过公调对接随警调、诉调对接配合调、检调对接筛选调等制度,在各个阶段嵌入调解元素。目前,全区设立基层调解组织534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903名,实现了区、镇、村调解网络全覆盖,近三年累计成功调处案件近2.2万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法官”姜霜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卢干景、钱鹤飞等一批“金牌调解员”、“专家调解员”和“草根调解员”。

第三,化怨气解怒气,夯实基层基础,变治标为治本。县里不抓村,工作没有根。基层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的,不抓好村级治理,就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我们在全区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主体,村民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委三会”村级治理模式。开展以“三资管理、三调联动、三线齐抓”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工作专项行动,比如“三资管理”不规范、不公开是造成干群之间相互猜忌、关系不和的一大焦点,对此我们坚持“把资产资源理清楚,把财务管理抓紧实,把产权交易统筹好,把‘三资’明细亮出来”,让群众做明白人,达到解惑、释疑、顺气的目的。我们还学习省委举办“县委书记工作讲坛”的做法,在区里开办“村支部书记讲坛”,让村支部书记轮番打擂台、赛做法,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钟佰均、争做“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活动。我们还将中组部部署的“主题党日”活动延伸到村级治理,把“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日、村民议事日、矛盾调解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村务活动早知道、村级工作规范化。

第四,化民风树新风,弘扬乡贤文化,变他律为自律。乡风好,矛盾少。钝化矛盾、构建和谐,一方面靠治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春风化人。今年,我们把“新乡贤文化建设”与抓“工业项目”一样列为区级重点工程,开展新乡贤荐评、示范、传承等“六大工程,评选出爱乡睦邻、勤劳致富等1100多名新乡贤,编印《赣榆乡贤录》,深化“晒家训、比家风、讲传承”等活动,村树乡贤榜、

镇建乡贤广场、区设乡贤馆,建立80多个乡贤会,组建纠纷调解“和事团”、乡风文明“督导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凤还巢”系列活动,有效实现了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让“东南飞的孔雀筑巢家乡”,拓展了乡贤人士“乡情粘合剂”“和谐疏导阀”“发展新引擎”的空间,较好地发挥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的“桥梁”、乡村发展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26年如一日扶贫助困、教化乡邻的方敬教授正候选全国道德模范;不忘初心、创业富民的好支书钟佰均荣获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我们深知,社会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矛盾化解不可能一劳永逸,服务群众、化解民怨、维护稳定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动力,认真贯彻落实李书记、吴省长讲话精神,动真情、用细功、重实干,切实抓好社会治理,不断化解各类矛盾,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面建好“江苏北大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4-12-23 01:34 , Processed in 0.2788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