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当“门规”,该为师德失范“醒醒酒”? 【热点背景】 12月21日,浙江大学教授冯钢在其个人认证微博账号发了一条帖文,大意是说有学生想要加入他的门下,笔试面试都过了,于是他们喝酒庆祝,“师门的规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这学生喝到被抬回宾馆。 学生最后还是没通过学校审核,冯教授因为此事觉得自己有愧于他,遂发感慨:这样的男人绝对是中华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这番言论一出,立马引发了巨大争议,绝大多数网友表达了反对意见。 【主流观点】 @澎湃新闻:大学校园是一方学术净土,就更应该和某种病态的“酒文化”划清界限。但愿,饭桌上能多一点真感情,少一点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的游戏”。 @燕赵都市报:相较于生命、健康的威胁,师门流淌的酒精,对学生们尊严、人格、心理层面的伤害,或许更为直观。 @中国青年报:对于老师高山仰止的敬佩,肯定不是靠所谓的“师门规矩”和老板姿态就能实现的,而有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的尊重,尤其是导师对待学生的关怀。 @光明日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是对研究生导师最基本的师德师风要求。 【深度分析】 (一)事件折射出的问题: 1.部分导师师德师道失范。 2.导师和学生双方不对等的关系。导师掌握着学生学术生命、职业发展的大权,掌握着某种“支配和隶属”的秩序,具有威权。 3.存在门派之见。部分导师将学生视为资源,招收学生成了跑马圈地,拉帮结派。 4.校园内存在世故价值观。 (二)事件后应有的启示: 1.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2.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3.教师除了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扮演对学生德行与志向进行指引的人生导师角色,在学业与做人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引领。 4.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学生可以对其他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说不。 【参考文章】 酒量当“门规” 该为师德失范“醒醒酒” 据澎湃新闻报道,曾公开感叹研究生推免面试“性别比失调”的浙江大学教授冯某,近日再度因出格言论卷入争议。冯某发微博称,“男人半斤50度以上酒量”是他的“师门规矩”,曾有学生保送至他的门下读研,拼着命喝酒,最后被抬回宾馆,但最终没被录取。事后,该教授又辩称,“半斤50度白酒”是该男生自己提出的规矩,并无强迫他的意愿。 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缺乏山高水长的师长风范,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范乱象。以拼命喝酒来展示忠诚度,这种庸俗的“酒文化”本来上不得台面。大学教授竟将其作为“师门规矩”,实在令人感觉违和。为人师者,应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但是,如果灯塔照射出的都是沾染了“酒文化”与江湖气的庸俗之光,带出的学生如何清醒地走上人生正途?然而,教育理念出现偏差的教师并非个例。比如,个别老师颐指气使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将接受学生请吃和送礼视作理所应当,斥责不搞这一套“潜规则”的学生不懂规矩,甚至以不让其顺利毕业等手段相要挟。还有个别老师将学生学术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谋取个人私利。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不单是教师个人素质问题,更是影响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的管理问题,必须管在日常、严在日常。教育部陆续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规制。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动真格,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完善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为师德失范者“醒醒酒”,重拾象牙塔的纯净。 “言行当至诚,立世信为基。”为人师者,须先自尊自重。教师们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