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当下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习近平同志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前,党管人才已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人才工作的格局。组织部门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必须积极创新途径,明确抓什么。 宏观设计抓规划。人才工作关乎发展,关乎未来。组织部门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把研究制定、监测评估、督促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一是研判人才形势,把握规划的前瞻性。以登高望远的视野和客观审慎的态度,对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国外人才政策、国内人才需求、区域发展状况等宏观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精心谋划人才工作的着力点,为制定富有前瞻性的人才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找准主要问题,突出规划的实效性。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找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三是抓好配套衔接,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人才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各个行政层级、多个管理部门,跨度大、交叉多。组织部门既要以本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龙头,推动各地各部门分头制订各具特色、切合实际的专门人才发展规划;又要注意加强指导和协调,使各项规划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形成科学统一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深化改革抓政策。好的人才政策是育才、聚才、用才的重要保证。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构建灵活多样的引才政策体系。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对于优化人才结构、建设优势人才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采用刚性引进、柔性特聘、项目指导、科研合作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破解难题的“高人”。二是创新导向鲜明的育才政策体系。人才培育是对现有人才的挖潜和提升。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采取定苗培养、重点扶持、跟踪服务等个性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三是健全各尽其能的用才政策体系。人才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中。应搭建舞台,提供充足的工作条件;减少束缚,鼓励人才独立承担重大课题、主持科研项目;拓宽渠道,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流动,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 优化服务抓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人才工作资源合理配置和整合,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摒弃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现象,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才得到尊重、体现价值,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二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围绕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出台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制度,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鼓励人人争做创新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帮助人才“减负”,不让人才有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帮助人才“减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帮助人才“减速”,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树立“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统筹协调抓合力。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不是一家抓,而是抓大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抓。一是贯通上下。既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应的落实举措;又切实加强对市、县人才工作的沟通和指导,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上下联动的整体合力。二是衔接左右。推动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支持和配合各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把相关力量和资源统筹起来。特别是在解决一些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时,要善于组织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三是跟踪问效。建立健全问效机制,对重大人才工程、重点人才项目、重要人才活动全程跟踪指导,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